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建安公司李思杰散文:陕西锅盔,黄土高原上的铁汉柔情

发布时间:2025-08-29 11:42:25

麦收时节的关中平原上,热浪翻滚。妇人们将新磨的面粉倒入陶盆,加一瓢井水,揉成硬面团。这面团要揉得极硬,硬到能听见面筋断裂的脆响。她们说:“打锅盔的面,要能砸死狗。”

炉膛里的麦草燃起青烟,铁鏊子烧得通红。面团被擀成海碗口大小的圆饼,厚足三指,重重摔在鏊上。“嗤——”一声响,麦香混着焦香腾起。农妇用铁叉翻动,饼面渐渐烙出虎皮纹,像黄土高原的沟壑般纵横交错。

老辈人说,锅盔是秦代士兵的军粮。当年修筑长城,伙夫将面团塞进头盔,扣在火堆里烤。如今关中人家仍保留古法:用铁鏊两面烙,再立起来烤边,形成盔甲般的硬壳。掰开时热气喷涌,内里却藏着雪白的瓤,如外表粗犷的关中汉子心里藏着柔软。

在乾县,九十岁的王婆仍用祖传的梨木擀面杖做锅盔。她手腕一抖,面团在空中旋转着落案,发出“嘭”的闷响。“要的就是这个声!”老人咧嘴笑,缺了门牙的嘴里透出秦腔的韵味。她烤的锅盔能放半月不坏,咬下去“咔吧”作响,麦香能在齿间停留整日。

最地道的吃法是就着油泼辣子。粗瓷碗里红艳艳的辣面,浇上滚烫的菜籽油,“滋啦”声中香气暴起。撕块锅盔蘸下去,辣油渗进蜂窝状的瓤里,硬饼顿时活了。若再配碗羊肉汤,便是关中老汉最爱的“铁圈虎背菊花心”——锅盔烙出的焦圈如铁,虎皮纹是背,撕开的断面如菊瓣绽放。

而今机器做的薄饼充斥市面,但老陕们知道,真正的锅盔要有“三厚”:厚实、厚道、厚味。就像这片黄土地,表面粗粝,内里却藏着千年积淀的温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