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5年度全国矿山救护技能竞赛和陕煤救援技能竞赛开幕已进入倒计时。连日来,救援中心全体指战员以“以赛砺兵、向战而行”为宗旨,围绕“实战化、标准化、体系化”训练要求,展开高强度、多科目的封闭式特训。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从体能极限到技能精进,队员们以昂扬的斗志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力备战这场矿山救援技能的巅峰对决,力争在赛场上展现新时代矿山救援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风采。
晨光中的百炼成钢
“预备,跑!”每日5:30,口号声划破训练场的宁静,参训队员们开始他们今天第一个三公里训练。训练场上步伐铿锵震地,器械推举的闷响此起彼伏。三公里跑、爬绳、单杠、检力器、举重……高强度体能训练在晨光中拉开序幕。
面对近期持续高温的挑战,救援中心教训组科学调整训练方案,将高强度训练前移至清晨,充分利用“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黄金时段,以“分秒必争”的冲刺姿态,全面优化竞赛科目训练方案。
“三公里跑进10分钟,爬绳20秒内米达标,单杠20个合格!”为了不断超越自身体能极限,指战员逐项打磨单兵体能,推行“一人一策”精准补强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测试评比。半月组织一次考核测评,将每个队员测试成绩记录在案,逐次评比,在“横向评比”中促使“纵向提升”,从“个人进步”中实现“团队发展”,营造竞争比拼氛围,确保参赛队员以巅峰状态亮相赛场。
烈日下的精武印记
午后,烈日炙烤着训练场,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丝毫未减。,在教训组的安排下,参赛队员重点进行医疗急救、席位操作、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气体分析等低强度训练,,确保在高强度训练中保持最佳状态。
“全流程零失误、动作达标”——中心主任李博的硬指标成为每名参赛队员的座右铭。教练组全程跟进训练,通过视频回放、数据分析等方式,逐项分解动作,精准查找短板,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针对竞赛科目中的难点、薄弱点,开展专项强化训练,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在技术动作、心理素质、团队配合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
“哪怕是0.1秒的提升,都可能决定竞赛成败。”教练组表示,集训就是要“抠细节、补短板”,体能可能跟个人天赋有关,但是仪器操作、理论知识必须做到完美,确保队员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每一次训练的提升都凝聚着他们的拼搏与付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在这些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专业技能也在逐步提高,他们就像一颗颗在烈日下打磨的宝石,正逐渐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星光里的攻坚夜战
夜幕降临,训练并未停歇。“CH4、CO、O2、H2S!”这是指战员在模拟救灾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数月来,每晚一遍的模拟救援,已经成为这些指战员的肌肉记忆。
严格按照竞赛流程和规则进行操作,力求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误。在模拟救灾过程中,队员们不仅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灾害场景,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救援任务,将体能消耗与救援技能深度融合,全面检验极限状态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与此同时,理论学习也在星夜中持续推进。他们围坐在灯下,认真研读矿山救援的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学习救援理论、灾害防治、急救知识等内容。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寻找答案。通过理论学习,队员们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竞赛日期的临近,队员们的训练强度也在不断加大。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怨言,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拼搏,才能在这场矿山救援技能的“大考”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新时代矿山救援队伍的风采。他们期待着在赛场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以赛砺兵、向战而行”的深刻内涵,为矿山救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集训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体指战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夜以继日地投入训练,力争在全国竞赛中交出完美答卷,为矿山救援事业再添荣光!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