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二号球友会(中国)慕倩散文:在爱里慢慢成为自己

发布时间:2025-05-14 09:31:27

翻开这本书时,指尖划过“母亲、女儿、自我”的标题,忽然在即将四十岁的门槛上,读懂了三代人之间那根隐形的线-它不是催婚的绳索,而是跨越时光的温柔共振。

妈妈的白发:是岁月写给我的散文诗

书中的妈妈在厨房忙碌的场景,总让我想起矿区筒子楼里的煤炉。母亲总在黎明前捅开炉门,蓝色的火苗舔着铝壶,壶嘴冒出的热气氤氲了她的老花镜。父亲早逝后,她把“爸爸,妈妈”的角色叠成了一双手,她用三十年的光阴,把“单亲妈妈”的标签磨成了勋章。要“争口气”的叮嘱,曾经是我童年里最沉重的枷锁。

而现在的我,明白没有父亲的人生,那句“争口气”其实是破碎屋檐下,她笨拙又滚烫的爱意。那些曾让我皱眉的“剩女”说教,那些别人异样的“关心”,早已在她每次陪我去医院体检、帮我收拾换季衣物时,化作了无声的守护。她不再追问“你为什么还不结婚”,却会在我痛经时煮好姜茶,说:“一个人也要照顾好自己。”原来母亲的爱,从不是对“圆满人生”的定义,而是无论我走哪条路,都愿意为我兜底的勇气。她的白发里藏着对时代的妥协,更藏着对女儿人生选择的尊重-这或许是现在的我,从她身上读到的最珍贵的课题。

未嫁的“我”:在爱里练习与时光和解

作为女儿,我曾在三十岁时因催婚焦虑到失眠,如今却在即将四十岁的从容里,读懂了书中那句:“爱不是赶场子,而是让自己成为值得被爱的人。”

书中的女儿趴在地板一涂画,而我会在周末的下午,窝在沙发上看一部电影,给阳台的花浇水。母亲偶尔会翻出我小时候的照片,笑我“小时候总说要嫁给奥特曼”,我们便在笑声里,把催婚的话题轻轻带过。

现在的我,不再因年龄焦虑而否定自己:我有稳定的工作,有三两知己,有能让自己心安的小窝。母亲渐渐明白,我的“不结婚”不是对生活的妥协,而是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模样。就像书中写的:“幸福从没有标准模板,有人在婚姻里种玫瑰,有人在独处时养月光。”

望向未来:爱是无需预设终点的流动

虽然尚未成为母亲,但书中三代人的故事,让我看见爱的另一种可能:即便没有孩子,我依然是母亲的女儿,是外甥口中的“小姨”,是这个世界上某个人的牵挂。当我陪母亲去公园散步,听她和老姐妹们聊“我家女儿会做面包”时,忽然懂得:爱从来不限于婚姻或血脉,它可以是春日里给邻居送的一碗槐花,是帮同事带的一份早餐,是地铁上给老人让的座位。现在的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把爱酿成更广阔的模样。

书中说:“每个女人都是多棱镜,婚姻只是其中一面反光。”深以为然。我或许会在某天遇见契合的灵魂,或许继续享受个人的清欢,但无论怎样,母亲的爱、朋友的情、对生活的热爱,早已让我成为完整的自己。

时光的答案:爱在每一个“此时此刻”

合上书,夕阳正透过纱窗,在母亲的脸上织出金色的网。她指着书中三代人合影的插图,忽然说:“其实妈最怕的不是你不结婚,是怕你孤单。”我握住她的手,触感像晒干的棉麻,粗糙却温暖:“你看,我有你,有这么多爱我的家人,怎么会孤单呢?”

夜晚,我们并排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播着老剧,茶几上的水果盘里,她特意切了我最爱的西瓜。这一刻忽然明白:所谓“妈妈、女儿、我”,从来不是某个特定身份的组合,而是生命在每个阶段,都能坦然相爱、彼此理解的勇气。婚姻或许会来,或许不来,但爱从未缺席-它在母亲的唠叨里,在我养的花朵的叶片上,在每个为自己煮一碗面的深夜,在即将四十岁仍愿意对世界说“你好”的清晨。

结语:写给即将四十岁的自己

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成为“好妈妈”或“好妻子”,而是如何成为“好自己”。即将四十岁的我,站在时光的中途,前望是母亲渐弯的背影,后看是曾经那个为年龄焦虑的姑娘。如今我终于懂得: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而爱母亲,是这场浪漫里最温暖的底色。

愿我们都能在岁月里慢慢生长,不必追赶时间的脚步,不必困于世俗的标尺-因为真正的圆满,从来不在别人的眼光里,而在我们与自己、与爱的和解中,悄悄绽放。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