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龙煤业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现场,集中控制终端前,煤层分布情况一目了然,具有远程启动、记忆截割的专用采煤机精准割煤,扁平式5G漏缆电缆时刻传输高清信号,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精准高效,一幅以“智”为主色调的奋进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煤层的储量、厚度变化以及断层分布等都能够在这里看得一清二楚,每天计划割几刀煤,产量大约是多少,发热量在什么区间变化,都能够精准预测。”集中控制室内,该矿综采队副队长常昭昭正在核对当班生产任务。
要想利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破解极薄煤层开采难题,就要提前摸清极薄煤层的具体情况,本着“精确到一厘米”的原则,该矿充分将智能化元素应用到前期探测中,将各种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利用先进的地质3D建模技术进行建模,让地下看不见的未知清楚地显现在高清显示屏上,只要动一动鼠标,煤层的厚度、形状便一清二楚,在此基础上,进行CT切片提前“诊断”,把煤层内部的断层、走向、矸石分布等情况精准到“厘米级”,再根据生产计划和任务对整个生产进度进行精密部署,做到每班的生产都心中有数,将智能化元素转化成攻克极薄煤层开采的有力武器,率先打赢“先锋战”。
“咱们的综采装备可以进行远程启动,精准割煤,并利用软件技术相互配合,实现了无人化开采。”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该矿副总工程师冯子涵亲身见证了整套装备研发到应用全过程。
在研发过程中,为有效降低机身,达到在狭小空间精准作业的要求,该矿与合作机构相互配合,将原单电机工作改为具有智能化水平的双永磁变频电机安装至采煤机两端,总功率达560KW,使机身最低可降至极薄煤层最低的0.6米,直径小、截深长的双滚筒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解决狭小空间带来的技术难题,经过研发人员的昼夜奋战,最终确定“一缩两扩”的研发思路,即采用缩小采煤机机面高度、刮板输送机槽帮高度、液压支架顶梁厚度三种方式增加采煤机过机高度和工人检修作业空间,在小空间内实现“大作为”。同时,将顺槽支架的与面内装备的控制单元进行优化整合,采用地面远程控制,达到面内无人操作,面外人工干预的常态化模式,日平均采煤12刀,真正达到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
由于极薄煤层空间狭小且不规则,传统的5G天线部署存在困难,容易被遮挡,导致信号覆盖和传输不理想。因此,该矿率先采用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射频漏缆技术,其结构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工作时,电磁波可以在漏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从而实现了信号传输稳定而“不掉线”,并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接收装置,实现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5G信号全覆盖。此外,设计采用专用宽扁电缆供电,其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能够轻松适应狭窄的工作环境,还可以显著提升电缆的整体强度和耐用性,并通过采用分体式设计或特殊结构的线芯,使得电缆在磨损部位易于更换,从而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如同为极薄煤层装上一张“智”网,时刻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同时,在供电维管系统、主运输控制以及可视化监测等智能化装备和技术的共同“加持”下,智慧元素在该矿极薄煤层智能化高效开采过程中大显身手。截至4月底,极薄煤层已累计采煤42万吨。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