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公司机关常昱散文:走进《瓦尔登湖》

发布时间:2023-01-11 21:29:19

一百七十多年前,有一个叫梭罗的诗人,带着一把斧子,住进了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畔自建的小木屋,开启了他自耕自种的孤独生活。两年后,他离开这座森林,带回一个笔记本,成为他对宇宙万物好奇和生命意义探索的证据。这个笔记本,让圣雄甘地叹服,让托尔斯泰狂喜,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一百年后,一个叫徐迟的诗人,受费正清先生的邀请,翻译了这本笔记后感慨:字字闪光,语语惊人,仿佛见识了钻石的光辉。但接踵而来的乱世又让这颗钻石埋没在尘埃里。

而真正让这本书重见天日的是五十年后的1989年,一个叫海子的诗人去山海关卧轨,他随身携带的就有梭罗这个笔记本。于是,一夜之间,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被一面湖水惊醒了。

而我与《瓦尔登湖》的邂逅是一次外出在云南的迪庆,它安静地躺在酒店书吧的一个角落,一如那一汪宁静的湖水躺在我的心底。

窗外奶子河畔香格里拉绝美的风景和那几日独处的心境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每天的落日余晖下,我便抱着《瓦尔登湖》开始一个人的朝拜。读着走着,走着读着,我便看到了冰封的瓦尔登湖,看到了让梭罗静享天籁的树林,看到了他自建的小木屋,看到了那条通往远方的铁轨……

《瓦尔登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舍得放下和精简主义的人生态度。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梭罗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原始的方法修篱耕田,种豆育瓜,采菊东篱,悠然南山。他孤单而不孤独地在自己的世界里,或信步湖畔,或劳作田间,或捧读诗书,或闭目养神,体悟着自己想要体悟的生活,享受着自己想要享受的意境。这种生活,在我国古代,也有陶渊明、王维之类,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物质需求很简单,精神世界易满足。吃一顿粗茶淡饭,看一眼日出日落,听一声鸟鸣虫唱,他都能在其中寻找到乐趣、感受到美好。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票子不够多,这不如意那不称心。在怨天尤人的抱怨中给自己生闷气,在满腹牢骚的诉说中给别人也添堵。在我看来,房子再大,夜里只睡一张床;车子再好,也就一代步工具;票子再多,你也带不到坟墓去。究其原因,所有抱怨的痛苦都是因为虚荣心、攀比心和各种永不满足的贪念在作祟。其实,生命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而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绝不只是这些外在的物质,更重要的还有生命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喜欢上梭罗所倡导的这种生活方式。渐渐地,我习惯定期整理清除家里一些并不怎么需要的物品,避免给自己带来过多外在的负累;我会主动摒弃所有无意义的精力浪费,将心思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一些事情上;我会对决定要去做的事情迅速行动,对不能做的事情果断翻篇;我会远离喧嚣和浮躁学会自我沉淀,去心中的桃花源修篱种菊......当我学会了用智慧和知识充实大脑,用清洁和节制珍惜身体的时候,那些被眷顾出来的时间和空间,让我拥有了更多机会体会生活细微的深情、感受生命内在的质感。

当然,梭罗和他的湖不是与世隔绝的代名词,他不是彻底的隐居,日后也回归城市生活。回到闹市中,他心里的瓦尔登湖还是那个湖。瓦尔登湖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不是我们非去不可的地方,它只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寻找一块宁静的田园,而是在喧嚣与寂静之间,我们能够自如切换,在哪种环境下都能自在安宁地生活。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瓦尔登湖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虽然是独居,但生活依然丰富多彩。他经历了播种和丰收,也迎来了冬天和寒冷。虽然冬天的瓦尔登湖有寒冷多冰雪,但梭罗却乐享其中,连踩着白雪发出的沙沙声,也觉得像交响乐一般悦耳动听。他内心纯粹,淡泊名利,那颗赤子之心有如瓦尔登湖上覆盖的白雪一样,毫无杂念。他从不关心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也不会关心自己是否出名,是否会引起世人的关注,外界虚名对他来讲无关紧要。

读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另外一本书和另外一个人物,那就是《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的丁元英。丁元英在古城的日子可谓是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淡泊的心境。一根油条,一碗米线,有滋有味;一杯清茶,一曲音乐,自得其乐。他不去听耳边的杂音,不去看身边的热闹,不去想闹心的事情,把自己的感觉浸泡在音乐与清茶里,让自己的精神完全进入“文化属性”的思考频道。

一个人从繁杂到简单,是对生命的深刻觉醒。所谓高人,不过是被生活打磨之后的精神觉醒,然后坚韧不拔地去实践的普通人。这个时候,他的心境一定如瓦尔登湖的冬天,冰封的湖面,厚厚的白雪,总给人一种淡泊而更具魔力的感觉。

反观现实,学校里,多少家长跟着教育集体焦虑担心孩子现在学不好将来考不上,而忽略了孩子真正宝贵的童年体验。单位里,多少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了那些混圈子的觥筹交错上,而忽略了自身的能力提升。生活中,还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真实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响,不盲从,不跟风,有自己坚持的信念,有自己处事的风格,有自己做人的魅力。

真正淡泊的心境是不去过多的焦虑结果,而是尽情享受过程。徐霞客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宏大志向,于是,他四十多年都在名山大川间游走,享受四季,最终完成了《徐霞客游记》。

所以,当我们始终能够用一种淡泊的心态简单又明智的生活时,那么生活本身对于我们,就不再是为了达到一种目标的煎熬,而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消遣。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善良是对弱小的生命有疼爱,对别人的遭遇有热忱,对卑微的人有包容,对后来的人有承担!”

尽管我读过周国平的《善良·丰富·高贵》,我依然无法准确地定义善良,但我可以在《瓦尔登湖》中,强烈地感觉到梭罗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对生命和大自然心存敬畏的人。他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善举,但他的善良却无处不在,他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热爱瓦尔登湖,更爱瓦尔登湖的那些野生小动物。

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时,几乎每天都会与各种小动物打交道,一只弱小的蚂蚁、一只淘气的老鼠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将这些小动物比作“邻居”。

在梭罗家经常出没一只本地野鼠,梭罗非但没有将它赶出家门,偶尔还会和它互动。那只野鼠也很快对梭罗放下了戒备之心,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一会跑过梭罗的鞋子,一会又爬上梭罗的衣服,梭罗就饶有兴致地和它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还会送给它奶酪吃。

在书中,梭罗刻意描写了雏鸟的眼睛,那些雏鸟的眼神比小鸡的眼睛要早熟,但这种成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眼神是在雏鸟刚出生时,习惯性地对那些无知又轻率的打猎者们心存戒备之心而练就的。

梭罗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人应该珍惜和善待一切生命,与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谐共处,他更亲切地把自己和自然万物的关系描写成“亲如骨肉”。即便下雨天他也会出门,去外面走走,看看森林中他的这些“亲人们”。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原本是多么普通的品质,如今却成了稀有之物。

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有生命、有亲情,他们也渴望和平和被保护。真诚地呼吁人们应该像爱护同类那样去爱护大自然中的小动物,而一个人对动物、对孩子、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爱,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是否具备善良的本质。

在瓦尔登湖,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和不带任何功利之心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善意,不存在破坏和杀害。在当下这种集体焦虑、普遍孤独、浮躁功利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简单快乐、善良高贵和心灵纯净、真实自我的品质,是多么值得人们认真咀嚼、认真学习的。

一本安静的书,它来到世间,一直寻找它安静的读者。倘若你觉得生存太艰辛,生活不如意,欲望不满足,你最好去读一读《瓦尔登湖》。那里有一泓清澈的湖水,有一片安静的森林,有一间简朴的小屋。它会告诉你:一日三餐不丰盛也能饱,一件衣服不华丽也能暖,一间房子不豪华也能住。

亲爱的朋友们,放下生活包袱,走进《瓦尔登湖》,去寻找生活快乐,去体悟人生真谛,在纷繁喧嚣中找到那个真实简单快乐的自己。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