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员工风采

陕西省劳模李海清专访:带出百余名大拿 收获百余项成果

发布时间:2022-05-05 21:21:40 作者:曹川

人物简介:李海清,机电公司机电总厂质量服务部主任。2018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同年被球友会网页版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20年被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评为“陕西产业工匠”,202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个人感悟:一名合格的师傅不仅要关注徒弟的技能提升,还要为徒弟树立良好的从业榜样,更要善于挖掘徒弟的创新潜能,集众人之力搞创新、抓生产。

成长

笔者:您是陕西省劳模,还是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请问您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专业技术带头人的?

李海清:刚参加工作那会专业技术方面能力很薄弱,每天看着别的工友检修好一台又一台设备,心里很着急,咱吃的是技术这碗饭,没技术肯定不行。

一方面,从理论水平提升着手。一是要跟着师傅学,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找师傅,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恒心,弄不明白绝不罢休,对这些问题要逐条进行总结,形成心得。二是要坚持个人自学,我自己买了很多综采维修钳工方面的专业书籍,白天工作期间把不懂的问题一个个记录下来,下班回家翻阅专业书籍,在书本里面找答案,对于把不准、摸不清的技术问题第二天上班向同事和师傅讨教。

另一方面,在实操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动手,干工作不要怕辛苦,在设备检修中一定要勤动手,不动手永远都只是“纸上谈兵”,特别是要把书本上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二是要多思考,每次检修工作结束后都要认真反思总结,对解决技术难题的方式方法、个人工作经历都要认真总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身工作经验。

传承

笔者:作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您是如何把自身技术传承给徒弟的?

李海清:我是从2012年8月开始带徒弟的,当时我所在的车间每年要对矿井综采设备进行大修,每年要修5套以上。矿上两个有经验的老师傅退休后,我一个人带着20名青年职工负责这项工作,因为团队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处处碰壁。如何把这些技术薄弱的青年职工训练成技术大拿?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没那么容易。我认为,带徒弟一方面要关注徒弟的技能提升,还要为徒弟树立良好的从业榜样,要善于挖掘徒弟的创新潜能。

首先,要提高工作标准。干任何工作都要认真细致、精益求精,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这么多年,对每一个带过的徒弟,我都是这么要求的。

记得2020年6月,车间接到一个急活儿,要求用一天时间修完矿上的减速机。维修过程中我发现,减速机内的一个齿轮磨损严重,需要加工一个新齿轮,我把这项工作安排给徒弟朱海伟。朱海伟根据废旧齿轮画出了加工图,在反复加工打磨后交给我校验。在别人看来已经很好的零件硬是被我用游标卡尺测出1毫米的误差,反复精磨了数十次后才被用到减速机上。

朱海伟对我说:“误差都精确到毫米了,师傅你还不满意?”听到这话我气不打一处来:“误差允许有,但是尽量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都像你这态度,维修厂早就关门了!”

随后,我让朱海伟把我以前加工的所有成品零件逐一进行测量,微米级的误差让他心服口服。自那以后,朱海伟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无论大事小事都用心去做,进步很快,现在当上了机修车间主任。

其次,要创新培养模式。在师带徒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探寻新的方法和路径,务求实效。为确保师带徒成效,我们在日常理论培训中开展“理论微课堂”“机电大讲堂”和“每月一考”活动,并将考试结果纳入职工月度效益工资考核,对每个工种排名第一的职工进行奖励,连续三个月排名第一的职工授予“技术之星”荣誉称号;在实操培训中开展月度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职工理论和实操水平双提升,同时对实操比赛排名第一的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2017年,我发现一部分爱钻研的徒弟除了精通自己的岗位工作外,还想选修一门喜欢的专业技术。于是我在厂里推行了“X+2”培训模式,“2”是职工日常培训的两门必修课,即安全素养和专业技能,“X”是日常培训的选修课,职工可以选择一门自己岗位以外的专业技术来学习,最终帮助大家实现“一专多能”,打造一支专业化团队。

最后,要善于挖掘徒弟的创新潜能。我们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偶尔会遇到技术瓶颈,我会在日常工作中鼓励大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大家的创新潜能。

憧憬

笔者:作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您对下一步工作有何打算?

李海清: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挥劳模的带头作用和自身技术优势,在维修质量上精益求精,在技艺上尽善尽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干好每一项工作,切实做好技术传承、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一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于90年代参加工作的工人,我有幸经历了球友会(中国)从人工、机械、智能化、信息化的蜕变历程,特别是近几年黄陵矿业智能化建设不断迈入纵深,我们综采维修面临的难题也将逐步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这对于传统机械维修工人来说是一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掌握煤炭行业最新技术,紧跟时代变化,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们自身与公司高质量发展所匹配的能力。我将履行好工作室带头人职责,用好工作室切实发挥工作室在育人才、解难题方面的作用。

二是建立人才成长机制。我们公司现在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党员创新工作室两个人才培养平台,有4个实训区和“技成”理论培训教学平台,我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方面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微课堂、技术分享会、机电大讲堂活动,提高职工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坚持每月开展职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每季度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活动,提升职工实操能力;第三是针对公司大修任务重、人员少现状,全面推行跨专业实践、AB岗轮换作业活动,打造符合型人才队伍。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我们搞创新从来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黄陵矿业大力推行“三小一练”、“五小”创新等活动,为职工创新提供了舞台。我将带领职工们紧密围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同时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讨论、立项、实施,对职工创新成果推行物质奖励和冠名制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让技能人才名利双收。

专访后记:人们常说择一城而终老,可对于李海清来说却是择一业而守其终。28年时光沉淀了岁月,打磨了匠心,李海清一路付出、一路收获,用“钻劲”和“韧劲”在综采维修钳工职业生涯中书写了传奇,铸就了不平凡,在未来的岁月中守得初心、不辱使命,为黄陵矿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