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生产建设

应急救援中心:酷暑催奋进 练兵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1-08-19 21:05:45 作者:郝斌斌

为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素质形象、快速反应、合成作战及应急处置能力,连日来,应急救援中心以夏季大练兵为抓手,积极组织指战员从思想、业务技能、纪律等方面开展大练兵活动。通过以战练兵、战训结合等多种形式,在该中心掀起了练兵的大热潮。

党建引领把好思想“方向盘”

夏季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办公室结合战训部下发的《夏季大练兵实施方案》,积极调整2021年党建+3+X内容,将X定为“救援技能提升”。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办公室根据中心工作实际,制定下发《党建+3+X实施方案》,为指战员诠释了“救援技能提升”和夏季大练兵相辅相成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以抓思想、提觉悟为抓手,为党员制定政治理论学习推进表,明确党员干部在大练兵中的职责和任务,及时统一思想、部署任务,确保全体党员认识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进一步把握队伍前进方向,提升队伍的政治觉悟,夯实队伍党性基础。政治理论武装头脑。该中心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目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每周集中学习时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谈心得、大讨论活动,营造学习党的历史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情与自觉,强化政治建设学习教育,使全体党员的党史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创新党课学习方式。该中心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定期为党员干部推送党建知识、党建新闻等内容,打破传统党课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精心打造“指尖学习”新模式,帮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

实战固基打好练兵“组合拳”

按照“缺什么,学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训练中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灵活运用方式方法。边战边训补短板。该中心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原则,严格落实《夏季大练兵实施方案》计划,每月选定一到两个科目,从理论学习、实战技能、队列训练抓起,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练兵模式,中队集中训练和个人“加餐”相结合,进行岗位练兵,及时查漏补缺,补齐“短板”,不断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实现以练促战、以战促练的预期目标。比武竞赛提效能。战训部按照“以赛促训”的思路,组织六个小队围绕综合体能、理论学习、仪器操作和队列训练等内容,每月进行综合体能和业务技能的比武竞赛,全面检验队伍练兵效果,大力提升小队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全体指战员以高昂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训练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切实做到学有所获、训有所成。表彰奖励鼓士气。战训部科学制定训练考评方案,对每月考核成绩优异的指战员予以奖励。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指战员个人成绩挂钩,做到奖优罚劣,达到“以考促训”的目的,营造出奋发向上的“比学赶超”氛围,充分激发指战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训练内容、时间、效果三落实。

纪律严明念好规矩“紧箍咒”

以夏季大练兵为契机,在全中心持续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要求指战员严格落实“五制五规范”制度,在应急救援中心形成了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提高队伍思想认识。每天抽出半小时时间,组织指战员进行集中学习《五制五规范》、《内务管理规定》、《球友会(中国)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多项内容,切实提高指战员遵章守制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加强队伍日常管理。狠抓队伍纪律作风,认真开展军容风纪检查,严格落实班前礼仪、值备班制度、请销假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按照五制五规范的要求,着重检查指战员在日常工作生活的规范着装、内务卫生、礼貌礼节等行为,从细节上约束,促使指战员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注重队伍关心爱护。中心领导利用工作的空闲和休息时间,与指战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指战员需求建议和家庭情况,对于指战员工作中合理化的需求和建议及时采纳,对于家庭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的指战员尽力进行帮助,切实帮助指战员解除后顾之忧,助推夏季大练兵的顺利进行。

自夏季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该中心先后组织开展各类考核竞赛4次、考核科目6个,实现全员参与。指战员的思想与觉悟、体能与业务、素质与形象均有了大幅提升,同时在夏季大练兵训练与比拼中,涌现出一大批顽强拼搏、素质过硬的训练标兵,进一步浓厚了大练兵氛围,激发了指战员训练的热情,为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郝斌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