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生产建设

机电公司:“智能电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5-19 17:55:56 作者:齐延辉 屈伟

“执行侯庄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运行转检修命令。”5月14日,在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机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值班员张振军点击鼠标后,远在60公里以外的侯庄变电站设备状态自动转换的视频清晰的反映在电力调度大屏上。

张振军介绍:“在断路器仓与接地刀闸仓加装微型摄像机,并建立操作平台,实现了全程视频监控下的一键顺控和设备状态监测。”

这是该公司电网可视化“一键顺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机电公司先试先行智能化技术应用,大力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赋予了矿区供电安全高效发展的新动能。

调度中心智慧化

“我们大力推进DTU技术应用,实现了供电设备的远程控制。”该公司供电所所长齐延辉介绍,DTU物联网无线数据终端不仅可远程分合开关,而且通过贴片采温技术,还可将重要电气设备的现场实时温度直接传输至调度,从而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分析。

“矿区20多座箱变属于调度监控盲区,隐患和事故大多依赖于例行巡检和用户反馈。”齐延辉说,若发生停电事件,不仅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还有扩大事故的风险。

针对调度日常监管这一薄弱环节,该公司先后对周边箱变进行了环网并接改造,使每个箱变具有可靠的双电源,并对每处箱变进行DTU远控和光纤测温改造,加装智能投切的备用自投装置,确保了箱变运行安全。

“智”改之后,停送电操作通过点击鼠标便可完成,极大的缩短了停电时间,温度告警还可为隐患排查提供预判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安全系数。

在做实系统改造的基础上,该公司不断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应用线路故障判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安防移动追踪摄像技术,进一步夯实了“智能电网”基础。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持续深化电力调度升级改造,实现服务器集成化、虚拟化管理、信息监测精准化,打造‘智慧化中枢’的电力调度系统。”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说。

偏远站点无人化

“系统收到调度动作任务,执行北沟35千伏变电站6千伏室一号配电柜隔离开关闭合指令。”这是公司无人值守变电站通过电力调度远程操控的一个镜头,是集中控制柔性化、拟人化的具体表现。

作为矿区供电管理的前沿,一直以来,机电公司在无人值守技术应用方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态势。2014年至今通过无人值守改造,已实现4座35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

“无人值守变电站技术可实现开关柜运行、热备、冷备、检修四种状态的自动切换,而且效率是人工的6倍。”该公司供电所副所长闫海彬介绍,以往倒闸操作都是由人工完成,安全性和效率不低,无人值守改造完成后,倒闸操作时间由原来20分钟缩短至3分钟,实现了操作“零失误”。

2020年完成的北沟35千伏变电站改造项目,在实现“一键顺控”的基础上,增设了电气设备红外线热成像装置实现了设备温度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人像监测语音提示系统确保了作业人员现场行为安全。

同时,该公司创新“二维码”技术应用,将设备维保、检修、试验等记录进行整合形成现有的电气设备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了解关于设备所有的基本信息,解决了以往查阅数据困难的问题,为设备检修提供了直观快速的可视资料。

“不仅要提高供电质量,更要优化人力资源。”齐延辉介绍,无人值守成功后,减掉的值班员分流至人员不足的试验和检修班,优化了人力资源。 

山林线路可视化

“我们担负运维着48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如何精准巡视、发现隐患、快速应急处置是供电安全的关键。”该公司供电所副所长燕益槐介绍,机电公司的高压架空线路多处于山林地带,子午岭桥山的千沟万壑更是增加了野外巡视和应急抢修的难度。

2018年至今,该公司先后对10千伏香上和6千伏李黄输电线路安装线路故障判别仪,解决了人工查找输电线路故障费时费力、效率低的问题。

“通过在线路杆塔上加装柱上断路器,依托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故障判别智能化,同时附带的即时短信提醒功能可快速告知检修人员故障范围。”燕益槐介绍。

“以前供水线路出现故障,仅依靠人工撒网式巡视,费时费力,处置时间少则需要两三天完成,故障判别仪投入使用后,极大的缩短了故障处置时间,效率较以往提升10倍以上。”齐延辉说。

据了解,在智能变电站和智能调度改造的基础上,该公司不断强化智能线路建设力度,下一步将全面开启“智能线路”建设,试点在西北和西焦35千伏高压架空线路的每基铁塔加装远望镜式双摄像头,为以后的线路故障查找和日常巡线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智能化技术应用,全面构建符合黄陵矿业电网建设的智能化构架,为矿区优质、可靠、高效供电提供保障。”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表示。(齐延辉 屈伟)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