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上班路上挂起了红灯笼,照暖了每个黄矿人的笑脸,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春节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对过年的期盼,对年后的期许,期盼着家人的团圆,期许着黄矿未来更好的发展。
疫情期间,国家鼓励就地过年,虽然少了往年的热闹奔波,但却多了从容的喜庆,虽然疫情让一些朋友没办法回到家人身边,但是只要心中有家,在哪过年都一样团圆,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形式的团聚,只要乐观生活在哪里都是热闹年。
提起过年大家都能想到团聚,过年特有的喜庆气氛,还有过年精心准备的各种美食,这就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对我来说年味是妈妈炸的麻花,炒的酱辣子,煮的肉,是家家户户门口红红的对联暖暖的灯笼,年味是小朋友穿新衣服的笑脸。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到了腊月,村子妇女们就开始准备过年食材了,院子用绳串起来的大红辣子串,用剪刀剪成一截一截的,用油一炝,满屋子香味,虽然闻着炝鼻,但还是不由自主的闻一下,搬起门口的石墩子,石墩子里面有一个凹进去的槽,炝干的辣子往里一倒,用石杵头捣起来,一上午功夫,就把辣子捣成细细的辣子面,为了配一些更细致的饭菜,妇女们还得用筛子筛一下,筛选出精细辣子面。我们就等着最后一锅捣完后,把干馒头放到里面,用石杵头继续捣着,馒头裹着石头边的辣子面,一会儿功夫就会变成红色的馍渣,放点盐,吃起来香辣香辣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特有零食。
年味是大大的油锅,里面热油滚滚,案板上劲道的面条搓成麻花状,面条在巧妇的手底下,变成一个个精小细致的麻花,忙不过来时,还会叫上我们这些小孩帮忙搓麻花,咸的,甜的,各式口味都有,放进油锅里,滋滋作响,炸出来第一锅,我们小手都迫不及待的拿出一个,咬进嘴里品尝美味,这也是我们当时特有的年味。
年味是母亲一大早起来洗的红萝卜,土豆,这是我们家乡人过年必做的一道菜,我们县城有名的酱辣子。酱辣子做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土豆、红萝卜、莲菜都得洗干净切成小丁,这时就是考验妇女们的手艺及耐心,切的土豆丁、红萝丁大小一致,这样用之前筛出的精细辣子,在配上黑色的豆瓣酱,油起锅,葱姜切成细末,炝出香味,放入各种切好的菜丁,然后倒肉汤,这也是酱辣子好吃的缘由,翻炒着,闻着那个香辣味,白馒头已经掰成两半,就等着酱辣子出锅,咬一口,那个酱香味,辣子味,杏仁味,这就是过年独有的味道。
年味是母亲一锅锅白花花的大馒头,蒸馍头也是我们过年必不可少的主食,面提前发好,这时蒸馒头要比平时注意的多,碱面放多少,提前用小面团在锅底火上烤一下,掰开看看成色,黄了碱面放多了,再闻闻味道,如果酸了就是碱面放少了,一定要把馒头蒸到完美。馒头蒸的好,拿起来轻轻的,捏起来虚虚的,那时可没有膨大剂之类的添加剂,靠的全是妇女们的实力,馒头蒸得好,吃起来也是香的,最后几锅,少不了蒸包子,菜包子、肉包子、糖包子都会蒸一锅,在院子一角,有一个瓮,里面储存着蒸好的馒头,馒头准备的足足的,丰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这就是过年独有的味道。
年味是锅底火苗乱串,锅中水没过肉,这属于过年最香的味道——卤肉。父亲一勺勺的撇沫子,滚烫的水在锅中翻腾,肉的原味随着热气充斥着厨房,母亲用白色的纱布缝制调料包,因为锅大肉多,料包缝制的比较大,里面包着各种香料,等料包下锅,锅底再添上更粗的木柴,烧的水咕嘟咕嘟响,香料味随着肉味也飘出来,最后就是放盐,肉香飘出来,骨头上连着煮烂的肉,父亲撕下一块放进我的嘴里,咀嚼着肉香味,这就是过年特有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回味无穷,过年是穿新衣,吃美食,贴对联,放鞭炮,串亲戚,现在长大了,过年意味着团圆,意味着父母在家一年的守候,守候着长大的儿女们回家团聚,大家坐一块包着饺子,吃着年夜饭,聊着家常,只有流逝的时光,没有重来的岁月,所以,只有珍惜每一次过年,珍惜和家人的每一次团聚,若干年后,我们会怀念现在过年,这就是现在过年特有的年味。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