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降本增效

机电公司:职工巧手DIY 废料变身“艺术品”

发布时间:2021-01-25 17:12:18 作者:秦勇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忽略一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也总是会选择在它们没有使用价值之后,将之弃置一旁。但是在机电公司职工的眼中,那些看似毫无用处的报废工件、材料,却能找到再次利用的价值,用它们来进行艺术创作,既充满创意又十分环保。

利用废品进行艺术创作想象中并不困难,但事实上,将废品改造成艺术品难度却是非常高。废品材料材质、形状、大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在有限的废旧材料中发掘利用价值,考验创作者的创意和灵感。近日,机电公司机电总厂举办了一场职工创意作品比赛,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利用这些废旧金属能玩出什么花样吧。

走进该厂综合车间,便可见到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鹿与一只正欲展翅高飞的雄鹰。报废的吊链在该车间职工冉崇军与李峰的手里通过设计、分解、焊接,摇身一变,成了两座美轮美奂的动物雕塑。

想要创作出一件合格的艺术品,需要掌握许多技术,焊接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们只是机电公司的两名普通职工,但凭借娴熟的工作技能和对生活的热爱,将一堆废金属链糅合制成了非常具有艺术性作品。

“白鹿自古都是祥瑞的象征,我创作这只白鹿的初衷就是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我的这个作品,我给他起名叫做‘大展宏图’没什么深奥的寓意,只是盼着黄陵矿业早日实现二次腾飞的目标。”两位创作者对于他们的作品向笔者道出了创作理念。

支架车间的作品是《携手四季》与《迎客松》。报废的液压支柱缸体,通过电焊工艺进行浮雕创作,再经过打磨、上色,便呈现出一幅四季景观;废弃、断裂的钢丝绳,在职工的巧手编织下,化身成了一棵英姿挺拔的松树雕塑。

两个作品非常具有观赏性,让人很难相信这是由废旧缸体与钢丝绳改造而成。

创作者季国凯、杨勇向笔者介绍说:“为了参加此次创意比赛,我们闲暇时间查阅了很多资料,也设计过很多方案,但最终决定创作四季景观与植物雕塑,是因为制作所需的材料都是废旧品,本身很符合修旧利废的理念,而且这些雕塑将来安置到二分厂,不仅能够装点厂区环境,更是对环保理念的宣传”。

相比于前面的作品,电修车间的创意雕塑《傲雪寒梅》与《在路上》就显得更具细腻的美感,仔细端详,它们并不是简单的将材料进行糅合。为了赋予雕塑的美感,创作者细致的考量了每一份材料的尺寸和形状,并结合雕塑本身的创作思路与特性,将不同的材料安装到合适它的位置上,从而使得整个雕塑更像是自然生成的产物,不但逼真而且拥有一定的美感,吸引了很多职工慕名拍照分享。

秉持着 “万物皆可成为艺术” 的理念,创作者盛红杰与郗卫平用从厂区各个废品存放区收集来的下脚料,作为他们创作的原料,进行艺术的改造和加工,在他们的奇思构想下,这些废金属与雕塑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从远处观望完全看不出来这竟是由这些不起眼的废旧钢材组成的作品。

机修车间的作品则最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结》与《中国地图》的雕塑上到处都是熟悉的身影,报废齿轮、螺母、生产托辊的下脚料等都是在机电总厂随处可见的材料。

说起创作者王远东,这位有着24年工龄的老焊工已经算是矿区小有名气的“创意达人”了,矿山公园里腾云驾雾的金色飞龙,厂区里展翅欲飞的凤凰等作品都是他的创作。

他是这么理解自己的雕塑的:做一件创意作品,需要赋予冰冷的材料以全新的内涵,这是一个非常困难且漫长的过程。但看着一件作品一点一点在自己的手中逐渐成型,又有一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而这种兴奋则是激发他不断创作的动力。
当被笔者问及如何才能像他一样用废旧材料创作出如此精致复杂的造型时,王远东显得十分谦虚。“也没什么难的,主要就是靠平时观察、收集,关注细节,长时间的摸索和反复设计修改”。
变废品为艺术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本来已经失去价值的物品,在创造者的手中得到重生,努力地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正如今天介绍的这几组作品一样,废品艺术应该能够发现废品中残存的精神实体,用独到的创意为其赋予翩翩跃起的灵气,方能展现出焕然一新的艺术张力。

近年来,机电公司工会通过开展职工创意比赛、职工技能大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持续激发职工团队凝聚力和创造精神,不断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群策群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秦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