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机电公司托辊生产线职工陈继昌戴着沾满油脂的手套,将四五十斤重的托辊一根一根搬运到托辊压装机上,老师傅不时用手在腰上捶两下,又俯下身去搬运下一根。
2020年8月一位精神抖擞、穿着干净的工人在托辊生产线旁转来转去,不时低头看看设备上的压力表,他就是陈继昌。
从满身油污到一身整洁,这就是智能化托辊生产线带给陈继昌最大的“实惠”。
这台设备没人愿意干
2010年机电公司上了第一套半自动化托辊生产线,该套设备在当时已属行业内领先水平,但是各工序之间物料搬运依然靠人力完成。尤其是托辊压装岗,属整条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每根托辊到达这个岗位时,所有附件都已安装到位,因此该道工序托辊的质量是最重的,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是最大的。
“轻则二三十斤,重的有五六十斤,每天搬运300多根这样的‘铁疙瘩’,确实累人,大家都不愿意干。”陈继昌回忆到。
一天300多根,每根五六十斤重,粗略计算一个工人每天要搬运约10吨左右的钢材,托辊压装机成了一台没人愿意操作的设备。
为了任务必须干
“为了减少搬运时的弯腰频率,降低体力劳动,我们自主设计制作了托辊存放架、托辊压装平台等辅助设备,虽说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都不明显。”陈继昌说到。
“任务又紧,活又重,注了黄油的托辊搬的人一身油污。”每天安排当班工作成了班长任爱军最头痛的事,安排谁,谁有意见。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大家对这台托辊压装机都有点“犯怵”。
“虽说大家都不愿意操作,但是任务是死的,不能耽误井下生产”任爱军想尽办法给职工做思想工作,身为党员的他带头先干。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时间长了也扛不住”无奈之下班组制定让托辊生产线职工轮流操作压装机,并对当班工作人员从AB卡考核给予10分奖励,这才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想干得“竞聘”
2020年初,机电公司引进了第二套 智能化托辊生产线。
该套托辊生产线从上料到成品,每道工序之间的物料搬运都是靠移载小车完成。整条生产线调试正常后只需两人做好现场巡视及物料补偿工作即可。
“这套智能化托辊生产线确实先进,不但加工速度快,而且轻轻松松就能把活干了,再也不用弄得脏兮兮的。现在大家都抢着干,只有‘竞聘’上了才有资格操作。”凭借在第一套生产线多年的工作经验,陈继昌“竞聘”到了该岗位,自此他就从一名“搬运工”转变成了“巡检员”。
近年来,机电公司全力打造“可靠机电、精品机电、智能机电”品牌,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作业效益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彻底将职工从危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使职工切身感受到了智能化投入所带来的变化。(杨亚锋)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