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发电公司辅助煤泥系统优化改造项目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阶段。据悉,项目正式投运后,该公司煤泥加工、输送量较改造前可提高25%,在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厂区环境。
系统改造 势在必行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综合利用优势,进一步提高煤泥利用率,实现煤炭生产废弃物重复利用,解决煤泥堆放占用场地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发电公司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将煤泥掺烧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利用循环流化床机组燃料适应性广的优势,深入挖掘降本“红利”。在生产过程中,将煤泥通过管道输送技术,与采用皮带输送的煤矸石和中煤一同送入锅炉内燃烧放热。
据了解,该公司煤泥系统分为主、辅系统两部分。其中,主煤泥系统设计输送量180m³/h,是该公司煤泥消纳的“主力军”,而辅助煤泥系统设计输送量仅为60m³/h,是主煤泥系统的“后备军”。
“对辅助煤泥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是为了在提高煤泥掺烧占比、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快入厂煤泥的储消周期,避免煤泥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该公司发电二车间主任胡寻健说到。
近年来,为降低度电燃煤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在严格控制环保参数达标的前提下,将不断增加煤泥等低成本燃料的使用量,作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煤泥系统输送、消纳能力饱和的情况下,尽快提高辅助煤泥系统输送能力,将“后备军”转“正”,以提高煤泥掺烧比率、缩短煤泥储消周期,成为该公司势在必行的优化举措。
突遇疫情 随机应变
结合煤泥用量需求和系统冗余空间实际,发电公司制定《辅助煤泥系统优化改造方案》,计划给辅助煤泥系统增设两套最大出力为30m³/h的煤泥输送泵,使煤泥输送量从60m³/h提升至120m³/h,以满足煤泥掺烧和快速消储需求。该方案还将新增煤泥输送管道用三通阀连接至主煤泥系统3号、4号管道,以降低工程难度,缩短项目周期。项目自今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原计划用时45天完成,因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该公司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相关工作安排,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主动暂停项目施工。另一方面时刻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积极与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提前预备工程物资,重新制定施工工期计划,为项目复工做好准备。
2月下旬开始,按照球友会网页版和地方政府关于复工复产各项部署要求,发电公司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提交复工申请,科学安排复工计划,做好安全防控措施,并对计划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充分摸底排查,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尽快复工。
技术升级“增效”可期
3月中旬,项目施工人员分批全部到厂后,该公司辅助煤泥系统优化改造项目正式复工。为了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发电公司下发《关于辅助煤泥系统优化项目工程管理办法》,成立工程管理领导小组,聚合相关部室车间力量,从疫情防控、安全管理、施工组织、现场管理、技术监督、系统调试等方面入手,推动项目“快、稳、准”进行。最终,经过39天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全面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阶段。
“根据今年一季度煤泥掺烧情况,预计改造后的辅助煤泥系统单日输送量可新增600吨,去除机组停运以及煤泥系统检修维护时间,按年运行3000小时计算,全年预计可增加煤泥掺烧量7.5万吨左右,节约燃料成本约900万元。”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杨增增说到。
优化改造后的辅助煤泥系统,将使该公司煤泥消纳能力“再上一层楼”,不仅能有效降低发电公司燃料成本,还能更快速地消耗矿区精煤生产伴生的煤泥,从而缩短矿区煤泥的储消周期,解决煤泥遇水流失、遇风扬尘,容易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难题,具有经济、环保双重效益。
下一步,发电公司将同步进行辅助煤泥系统调试和输煤岗位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加速系统投运进程,早日实现降本增效、煤泥消储“双丰收”。(高一木 周维)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