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宣传思想

瑞能煤业:“红色文化”进矿区

发布时间:2019-10-29 19:51:41 作者:王惠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党的光辉历史,瑞能煤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三小一练”,结合修旧利废等工作,开展“红色瑞能”打造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爱国热情、凝聚职工力量、培育民族精神,让党员干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汲取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为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促进美丽和谐新瑞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践行初心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在“红色瑞能”打造过程中,该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汲取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促进美丽和谐新瑞能的建设。

据了解,此次“红色瑞能”的创建,旨在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丰富和完善公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和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内涵进一步得到提升,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感受新中国成立发展的艰辛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红色瑞能”打造的时间节点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史、国史,从1921年至2019年划分为七个阶段,并将瑞能矿区划分为七个区域,分配给七个党支部。各党支部按照划分的区域及时间段,搜集整理党史、国史重要事件,形成可行的创建方案进行实施。

“三小一练”在实践中担当使命

“综采队党支部‘红色印记’和‘集结号’已经完成,今天完成了“红色瑞都”墙体绘画部分,造型‘长征路线图’正在制作中……”。

“运输队党支部‘春天的故事’已经做完了。‘神州五号’正在制作当中……。”

“机电队党支部火箭造型已经安装完成。奥运五环正在加紧制作……。”这是在10月28日,早晨调度会上,各党支部汇报“红色瑞能”打造进展情况时的情景。

“认识上有新提升,理论上就有新提高,实践上才能有新收获。”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瑞能煤业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仅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而且进一步坚定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谈到“红色瑞能”打造工作时,综采队党支部书记陈钰豆说:“创新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红色瑞能的打造要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将每个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再进行实施,这不仅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实践,能更加深刻的学习革命先辈坚强的意志和高尚品格,牢记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中汲取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截止目前,通过不断创新实施,已完成的绘画造型有“红船精神”“嫦娥一号火箭”“春天的故事”“红都瑞金”等。

修旧利废 为企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什么是废旧物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今年以来,瑞能煤业在打造“红色瑞能”的基础上,重新让矿山无“废品”成为修旧利废的重要抓手。

“一颗丹心向党献,两个维护铸心间。”

“你看这红色教育示范文化长廊就是用从井下回收的30kg轻型钢轨、Φ18螺纹钢钢板等材料经过除锈、打磨、重新刷漆焊接而成的。”参与设计加工的机电队职工陈朋军介绍说。

“废旧电缆盘不光架子能用,两边拆下来木头也不浪费,经过重新进加工,能做‘奥运五环’的边框。”机电队职工刘志敏一边熟练的安装锯好的小木块一边说。

小做法蕴含大作为,怎样才能让废旧物资重新发挥作用?

充分挖掘废旧物资的利用潜力,使之价值最大化,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率,还能“一废”变多宝,让废旧物资“二次”上岗。

“李师傅,你这飞机是用什么材质做的?”

“飞机的框架是用废旧木料加工的,后面的排气筒是水管做的。”

这是近日,瑞能煤业行政部职工李晓峰在飞机模型制作现场和同事的对话。

说到废旧物资再利用,运输队党支部书记刘勇勇感触颇深:“红色瑞能的打造,不仅让我有机会学习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等精神,对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通过废旧物资的使用,让我们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入手,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争做企业降本增效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为企业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做出积极贡献。”(王惠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