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班长,5号疏水泵绝缘合格,三相对地各15MΩ,相间0Ω。”9月1日,发电公司发电一车间电气值班员洪伟、刘景涛,完成对转为备用的5号疏水泵进行摇绝缘,监测设备的绝缘,立即向班长段东旭汇报。
“收到。绝缘合格,现在恢复5#水泵送电。”接到指令后,洪伟、刘景涛按照操作票步骤,完成了对5#疏水泵送电操作。
“5#水泵刚检修完,试运行结束后,一切正常,转为备用。转为备用后,为确保疏水泵的可靠性,电气专业对5#疏水泵要再做一次摇绝缘检测,进一步增强设备投运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这一次摇绝缘检测,电气班长段东旭介绍到。
该公司5号水泵刚检修完,试运行结束后,一切正常,转为备用。转为备用后,为确保疏水泵的可靠性,电气专业对5号疏水泵要再做一次摇绝缘检测,进一步增强设备投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电一车间电气班长段东旭说到。
发电公司作为电力生产单位,电气设备种类繁多,对设备的监测、维护、操作,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电气值班员而言,每天的工作都与电气设备息息相关,也是名副其实的电气设备“护理员”。
伴电如 “伴虎”的“护理员”
“面对6KV、110KV的高压电,任何疏忽都是灾难性的,没有挽回的余地,危险性、严谨性,不言而喻,说伴电如‘伴虎’,一点也不为过。《安规》、《运规》规范掌握和应用,就是我们‘护理员’护理设备必不可少的 ‘笼子’。”该公司发电一车间电气负责人闫国成说道。
其实,不仅是电气专业,作为高危企业,发电公司职工入职前须接受上岗资格培训,包括《安规》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取得上岗证,方能上岗。入职后,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安规》考试,考试合格才能继续上岗。技能培训方面,该公司通过每日一题、每月一考,不断强化、规范职工的技能掌握、操作技能。电气专业涉及到高压电,该公司强化《安规》培训的同时,从主系统运行、发电机励磁机运行、变压器运行、电动机运行、配电装置运行、直流系统运行、继电保护运行、高压变频器运行、电气设备规范九个方面强化规程培训,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安全“传承”的“护理员”
“刚进厂,在接受《安规》培训的时候,讲师就说,《安规》这本书都是血的教训。从电力行业发展来看,人类对电的生产和控制,确实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我们当代电力职工来说,无论从行业角度来说,还是从专业角度来说,对电力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一种‘传承’,一点都不能打折扣。”该公司发电一车间电气副职卜渊说到。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该公司在职工安全培训中,一方面从行业发展出发,强调职工对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的全面了解,另一方着重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班的机会,组织职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与交流,采取人人上讲堂、周周有案例、月月有比武,强化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对新入职职工的培训方面,该公司采取“1+1+X”模式,即由1个经验丰富、技术优秀的老师傅带1个新职工。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指导,还要现场作业零距离传授,然后再由其他“X”个成员带领新职工处理各种不同的疑难杂症,让新职工在电气设备众多厂房“练兵场”上,多看、多干、多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迅速积累经验,最后再由专业负责人对所学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确保职工安全素养的全面提高。
“电气专业安全生产的技术,没有别的,就是为了安全,没有经验、技能的相关传承,安全很难保证的。”谈到电气专业安全生产和培训时,闫国成说到。
技术监管的“护理员”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每年发电公司对全厂电气设备都要进行“春检”。由于春检的电气设备多,设备分布的范围也较广,也涉及到外包单位人员的具体监管。在具体工作的衔接环节,尤其在110KV配电室、6KV配电室试验的技术监管尤为关键。
春检期间,该公司先后完成对110KV配电室的110KV线路保护、变压器、避雷针、断路器检漏试验和微水试验等23项试验项目。在6KV配电室的春检项目中,先后完成对各开关柜的断路器的绝缘、耐压试验,回路电阻、开关特性试验,避雷器的耐压试验,二次接线、开关柜保护装置各保护动作、保护定值的检查,以及主变院内将对各变压器做变压器的交流,直流耐压试验,测试主变的绝缘,主变的变比及直流电阻的测试等200多项试验项目。春检过程中,该公司生技部、发电部电气专业人员,以精细的规范要求,对安全措施、工作流程、作业首位各个环节,全程监护。
“电气设备春检是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尤为关键的一环。春检过程中,对设备检修的操作步骤都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拿六氟化硫断路器的检漏试验和微水试验来说,在严格按照‘两票三制’的严格规范下,做好相应的停送电、接地刀工作,同时,由于六氟化硫本身是有毒气体,现场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任何细节都不能有疏漏。”春检期间,负责相关监护工作的电气专业值班员赵阳说到。(王建国 王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