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宣传思想

铁运公司:《情怀》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19 11:37:36 作者:张继栋

近日,在球友会网页版2019年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原创情景剧、小品展演中,公司参赛小品《情怀》喜获一等奖,并在陕西电视台进行展演。小品《情怀》创作的过程经历了哪些坎坷?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创造了哪些“惊喜”?请跟随笔者一起走进《情怀》背后的故事。

创作:“每一粒种子的发芽,都要扎根泥土,带着泥土气息”

小品《情怀》是公司为参加球友会网页版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而出的一道命题作文,承担小品创作及演出的铁运公司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抽选了具有一定写作能力的“笔杆子”召开了第一次创作研讨会。“小品要以煤炭、电力、铁路三大板块为故事背景,深刻反应黄陵矿业由小变大,从传统煤炭企业向现代化能源综合类集团跨越发展的历史进程。”黄陵矿业公司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在第一次创作讨论会上要求道。第一次创作研讨会上,明确了以三代球友会(中国)人为人物主线,以孙女谈婚论嫁为线索,以智能化无人开采为焦点,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深刻展现黄陵矿业人扎根矿山,改革创新奋斗足迹的故事情节。

为了确保创作的真实,准确定位小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创作团队到一号球友会(中国)、发电公司与一线职工交流,亲身感受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一号球友会(中国)、发电公司的相关负责同志大力支持,搜集整理素材。“其实,我们的小品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都能在我们矿区找到原型,他可能是现实中一个人、两个人、甚至是一个群体,就连剧中的人物的姓名都可找到原型。比如大学生孙女‘常媛媛’就是对照援藏干部常昱和电厂青年职工王媛媛,技术员“小勇”就是以符大利、张大勇为原型代表……”主笔之一的张继栋说道。

小品创作最终历时15天,五易其稿,五次讨论,有争论,有妥协、有坚持,最终定稿。

舞台:“每一朵花的开放,离不开辛勤的浇灌和枝叶的修剪”

如果把剧本比作一粒种子的发芽,那么最后正式在舞台灿烂开放,就需要辛勤的排练。小品的排练可以说又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

小品《情怀》中的四名演员都是从公司职工中筛选出来的,力求符合剧中人物年龄、性格要求,达到本色出演。在从接到剧本到正式演出短短的15天时间内,演员团队一边打磨剧本,进行排练;一边设计背景,准备服装道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15天时间里,他们放弃节假日休息,封闭排练,每天排练12小时以上。为了一句对白,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反复走台,数百遍的调整着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的语气。

“有时为了能找到人物的感觉和状态,只要一有空就对角色反复揣摩,同样一个动作,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的尝试。”饰演爷爷的李伟由于角色要求,舞台上要求始终弯着腰,这对有腰椎病的他来说是一种考验,但他始终坚持到演出结束。

扮演奶奶的崔亚宁可算“老演员”了,为了演好这个与自己年龄跨度大的角色,她经常说“这个角色和我妈挺像的,让我想想我妈平时的样子。”她甚至为了剧中“责备爷爷”那段情节,给妈妈打了好多遍电话。

为确保此次展演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唐恩贤带领工会和党工部同志数次前往排练现场亲自把关,现场指导,对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都认真打磨,通过抠细节、抓动作为此次展演提供了高质量参赛作品。

没有剧终:花开黄矿,我们始终都有这样一份情怀

《情怀》之所以能在十三个小品中以总分第一名脱颖而出,不只是编创团队踩着泥土辛勤创作,演出团队带着感情本色演出,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有一个个真实的人物,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小品《情怀》的成功,得益于我们脚下散发着光和热的这片泥土,得益于我们几代扎根矿山、热爱矿山、奉献矿山的黄陵矿业人。

小品作为一种艺术,它终究有缺憾,终究不能全面演绎出我们黄陵矿业人30年来奋斗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终究不能全面反映出我们黄陵矿业30年来发展的每一段辉煌历程。《情怀》虽然在舞台落幕,但在我们的现实中,无论是编创演出人员,还是我们广大矿山儿女,对黄陵矿业的那份热爱永不落幕。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多情,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就是我们整个黄陵矿业人的情怀。(张继栋)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