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生产托辊达9000件,已经超额完成任务。”近日,机电公司机电总厂托辊单月生产量再次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该公司机电总厂负责矿区四个矿井设备机电维修,肩负着井下托辊生产加工任务,保障矿井各个工作面开采运输的正常运转。截止今年5月底,该公司机电总厂托辊生产量已达到了25934件,三联托辊4136串,共涉及22种型号。这份耀眼成绩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笔者深入托辊生产一线一探究竟。
解决困难,保障生产不余力
“急需托辊八千件?赶在5月中旬要用!”今年四月中旬,综合车间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四座矿井下了共8000件托辊的加急订单,其中三联托辊4000件。
“时间这么紧,这任务也太重了吧?”“就是呀,现在车间行车还有问题,任务肯定完不成。”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8000件托辊生产任务,各个职工都不看好。
“怎么办?给厂里说说,协调一下这批托辊交付时间。”在办公室里,负责生产的副班长冉崇军提议道。
“那怎么行,迟交付一天,就意味着要延误井下开采运输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完成。”班长任爱军语气坚决。
经过商量,决定各班组不遗余力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做好工种协调,加快工序流程,提高托辊配件加工效率,各车间相互配合,多点开花,将最后一道连接工序直接移至机修车间,进行打包起吊作业。
任务即号角,整个车间立刻忙碌了起来,调整生产程序和计划,所有人员抢时间,赶工期,迅速投入生产托辊的队伍中。
切割、打磨、组套……,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加班加点,经过生产调度和调整工序,一天生产托辊近400件,最终,在各班组的共同努力下,8000件托辊保质保量如期交工,保障了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技术创新,改造升级促生产
“这条托辊生产线是2011年8月投入使用,设计日生产能力为300件,自投产以来,已经累计生产托辊45.7万余件,实现产值近亿元。”该厂厂长王志刚说。
近年来,随着四对矿井生产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和外部订单拓展,生产线已很难满足目前生产需求。
“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否则难以满足目前生产需求。” 整条托辊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成为了该公司面临的难题。
“要效率,更要质量。”“设备要改进,工艺工序也要改进。”该车间技术骨干聚集在一起,商量着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问题。于是一场针对托辊生产线优化工艺、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升级改造被提上日程。
结合工作现场实际需求,经过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该厂在去年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工作。
目前,该条托辊生产线已完成多刀头改进、压装机上增设光电保护装置,轴上料机构,托辊下料车、托辊装轴机、轴承注油平台、托辊管平衡机构、轴钻孔固定机构等8项技术改造和工艺升级,整条生产线效率较以往提高2倍,有效的保障了后续生产能力。
“新设计的钻孔夹持器,可根据所生产托辊的型号尺寸,进行有序调节,结构简单还容易操作,效率更是原来的3倍。” 操作轴件打孔的职工王栓科介绍。
撸起袖子,党员带头干劲高
任爱军是该车间车间主任,同时他也是一名老党员。急性子的他自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便一直奔波在综合车间的生产一线。车削、下料、焊接、装配,这些工艺他样样精通,平日车间里总能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
“车间职工少,生产任务重,多掌握几种技能,在关键时候,一个人就能顶好几个。”任爱军告诉笔者。
近年来,该车间成立了党员技能帮扶组,鼓励普通职工向精技能、多技能发展,实现“一职多能”,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职工郭英慧是该车间的一名年轻职工,这名90后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成长为托辊生产线上的一名技术骨干。谈及自己在岗位上的成长历程,他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党员干部带咱干,咱也要撸起袖子很劲干!”
“去年我们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托辊生产任务,同时也对整条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大修维护,通过技术升级和业务培训,设备性能和人员素质双重提高,我们更有信心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该公司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刚信心满满地说。(秦勇)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