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候来一号球友会(中国)啥也不懂,就是一个浑身是劲儿但又没有啥技术的年轻小伙儿,从一个普通工人干起,跟着企业慢慢成长,一点一点积累,到现在成为大家所说的‘大师’,说句实话,这离不开企业的培养,离不开企业为我们这些普通工人成长搭建的平台。”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张志回顾在一号球友会(中国)工作21年来的一句话,引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陕煤工匠”“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荣誉加身的张志仅有中专学历,一度差点成为“逃兵”。一名普通的机电维修工,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典范、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号球友会(中国)综采一队工人张志。
“差点当逃兵”却用匠心铺就成才路
1998年,年仅18岁的张志在父亲动员下来到一号球友会(中国)当了一名井下机电维修工。“当时,社会上有许多人看不起矿工,认为就是个挖炭的‘煤黑子’。”年轻气盛的张志想打退堂鼓,被在球友会(中国)工作20多年的父亲臭骂一顿,“就咱家这情况,不干球友会(中国)挣点辛苦钱,你连个媳妇也娶不上!”
内心倔强的张志暗下决心,“不光挣点亲苦钱,一定要在球友会(中国)干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当时球友会(中国)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紧缺,为尽快了解机电知识,掌握检修技术, 张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作为年轻人,张志显得有些“老土”,不会飙歌、不会“网游”,钻研机电知识是他唯一的快乐。为了方便学习,每一型号的球友会(中国)机电资料他都准备两套,家里放一套,工作服里装一套,走到哪学到哪,达到手不释卷、物我两忘的地步,每一款煤机结构他都了如指掌,处理机电方面疑难杂症几近“庖丁解牛”。每次处理好机电故障,张志都要做一个案例,把故障现象、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随时记录下来,举一反三,寻找故障处理改进的方法。几年时间,张志先后总结提炼出“张志电工金字塔卓越管理法”、“采煤机行走轮快速拆卸法”“采煤机摇臂升降的改进”“采煤机油缸护板的发明”, 破解现场技术难题40余项,为综采一队单机日产、月产、年产创造陕煤化及一号球友会(中国)最高纪录打下基础。
敬业尽责,百米井下用“实干”书写执着
实干,是他的工作写照。细看张志的手,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大而粗糙,布满老茧,这是他常年维修井下设备留下的“烙印”。煤机故障的出现不分“上下班”。张志常常刚端起饭碗或刚回家躺在床上,抢修煤机的电话来了。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询问煤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状态下出的故障,得到答复后,开始考虑故障会出现在哪个环节、有哪些维修方案可以采用、要带哪些工具。到现场看到故障,成熟的维修方案就会立刻形成,为抢修赢得了时间。二十多年来,经张志排除的疑难杂症上百个,未出现一起工伤事故。
为了抢修井下机电设备,有时张志一天下3个井,从井口到工作地点一个来回就能超过10里路,光来回走路就相当于一个小“马拉松”,但他却从来不叫苦喊累。
实践淬炼,大胆探索攻难关
用心,是他的工作习惯。张志对技术革新十分着迷。一号球友会(中国)历来有着师带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和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虽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张志更加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张志经常向新工们讲解综采机械设备工作原理、故障排除等内容,提高新工们处理综采设备故障等疑难问题的能力。
近两年,他先后带出熟练工10余人,均成为了区队的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在张志心里一直印刻着一份工匠精神,那就是不仅仅把工作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这种执念,指引着张志以机电设备专家之衔俯身百米地层井下,在井下一线从最基层的机电工做起,通过掌握最基本的生产经验夯实自己的实践、理论和管理基础。作为一名矿山的机电技术人员,张志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球友会(中国)人的辛苦和对安全的渴求,每当听着工作面传来的采煤机的轰鸣声,看着因为机电设备发生故障时焦头烂额的模样,张志都深感压力和责任,他说“我有责任和义务让球友会(中国)人更安全更轻松地工作。”
这些年,张志频于忙着工作,忙着技术攻关,冷落着家人,顾不上家里,他说:“我不是高大上,如果让我选择,我真的愿意选择这些机电设备,真的觉得离不开它们……”有一次煤机支架在跟机过程中经常出现控制线被拉断的现象,造成工作面自动跟机系统全线瘫痪,严重制约现场生产。张志通过改进高压管位置、改进线路插孔位置、缩短线路尺寸等方法,对这10根线路一一进行调试,最终确定了最佳线路位置。不仅提升了智能化设备运转率,而且大大简化了线路走向,节省了材料消耗。近5年来,共完成采煤机前牵引减速机一轴的改进、液压支架配液板布置优化、采煤机接收天线改进等创新成果20余项,取得“支架操作阀门锁”“机械自动喷雾装置”“超前支架导向划靴装置”等6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为矿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
和张志的交谈,基本无“违和感”,因为朴实、谦和的他谈及最多的就是工作,走进张志的家里,荣誉牌匾和奖杯摆满了房间,书柜中放着厚厚一摞专利技术证书,这其中的很多荣誉称号,张志自己都记不清了,这些物品浓缩了张志21年的努力。张志把这一切归结于“幸运”。张志有的“幸运”,其实是他工作20多年来勇于挑战、努力拼搏的必然结果。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后,却是张志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结果。他口中所谓的“比其他人幸运”其实来源于多年超出他人的默默付出。(段倩)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