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煤电实业公司郑红散文——传承仁义 把根留住

发布时间:2018-11-16 13:50:17 作者:郑红

 

我的故乡大仁西村即将拆迁,不久的将来,村子里的父老乡亲将另择他处,搬入政府安置的高楼大厦,现在的故乡村落将不复存在。

热心、有远见的乡党们,要抢抓这个特殊的时间横截面,积极筹划编撰一本类似村史的册子,想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故乡的现在和过去,给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慎终追远,盛世修史。这一功德让我心头一热,为之感动。这个秋日的下午,斜阳入窗,我什么都不干,只想我的故乡。于是,关于故乡的记忆像雨后的春笋一株株冒出,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关于故乡温馨而清晰的画面。

村从周朝来

村子本名叫冢仁村,因村中央有大坟冢而得名,据说是西周名将尹吉甫的墓,最早叫冢尹村,尹和仁谐音,久而久之成了冢仁村。一个村子又分成东西两部,仁东和仁西。村中央的大冢我是有记忆的,孩提时代,我们曾经无数次从那个大土堆上一次次飞快地坐滑而下,乐此不疲。老人们说,过去的冢要大得多,村子还有过又高又厚的城墙,解放后才挖掉的,和大冢一样,家家户户用架子车取土垫了庄基地和牲口圈。几年前村口修门楼,对联写着“村从周朝来”。慢慢的,才有更多的人知道村子的历史。西周建都于镐京,史料记载,镐京东行六七十里有黄土深层堆积的大面积土台地貌,名为“毕原”。故乡就在毕原之上。又有乡土人士考证,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的墓地就在我们村子,只是岁月久远,已无迹可寻。二十多年前,西部大开发时,邻村邓店(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店)村搬迁,征用我们村子耕地,文物部门在村北鹏宵壕、老郭地发掘出成片古墓,当一堆堆挖出的黄土堆成连绵的小山时,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村人们才感叹道,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和让人浮想联翩的过去,这里又该是何等的风水宝地。祖恩深重,后人无知,三千多年的悠久村史谁还记得清说得明讲得透。

儿时记忆中的故乡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西村南北走向两条主街道,以姓氏家族为主分区居住,分成四个生产小队。每条街两边家家瓦顶土屋,错落有致,古朴厚重,老房子的蓝色小瓦屋顶上长年长着茂密的瓦菲。家家户户街门前栽种槐树榆树,绿树成荫,门口栓牛拴马。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石墩或碌碡上含饴弄孙,儿童嬉戏奔跑。电线杆上一块废旧铁犁铧,敲响时是生产队长通知下地干活的铃声,清脆悠扬。放工回来的男人们端出饭菜蹲在门前,一边吃一边大声地说笑聊天,鸡鸣狗叫,岁月静好。暮色四合,晚饭之后,北门口的闲话中心聚满男女老幼,天南海北,奇闻异事,成了我童年最早的启蒙。

阴雨绵绵的日子,不下地了,睡懒觉串门子做家务,村巷街道泥泞一片,偶尔有小贩们悠远的叫卖声。大雪纷飞之时,习惯成自然地各扫自家门前雪,连缀出一条通向村外的大道。

村庄外围四周,麦秸积子包谷杆垛子等柴火一堆堆此起彼伏,是孩童天然的游戏场,穿梭追逐其间,藏猫猫、耍打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麦秸包谷杆变成烟囱里的炊烟,粗茶淡饭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人。堡子外头村北的饲养室,牛马成群,槐树环绕,是生产队的大会场。五月槐花飘香时,槐花独有的浓郁香甜弥漫在村庄的上空,沁人心脾,伴人入眠。饲养室有口深水井,井水清凉甘甜。井口架辘轳,缠绕着两层多的皮绳。村人一手摇动辘轳把,一手拨动皮绳,绞上来一桶清凉凉的甘甜,在井沿边,趴在水桶上猛喝几口,才挑起担子有节奏地甩着胳膊往回赶。韦斗路以北的北岸子,有祖先们的陵园,黄土陇上,荒草萋萋。清明寒食,寄托哀思,奠酒焚纸,烟灰飞处,几多哽咽,对亡人的思念化成好好活着的韧劲和动力。村西不远处,有仁东仁西小仁村三个村子共有的仁村小学。学校是从前的无量庙改建的,供佛爷的大殿成了校长和教师的办公室,十几间土坯瓦房教室,窗户上蒙塑料纸。没有围墙,但闲人不游学校,校园里永远是安静的。老师也是村里的乡党,用秦腔方言教我们加减乘除、识文断字,学做人,做好人。慢慢悠悠的日子,自有它的秩序和节奏,贫穷而快乐,几度度梦中,书声琅琅,不思量,自难忘。

改革开放后的故乡

实行责任制、包产到户那一年,我八岁,上小学三年级。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割麦锄地务农庄稼,学做各种各样的农活。多年的农村生活磨炼出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了我一生的财富。

饲养室拆了,生产队解散了,牲口农具分到了各家,集体生产变成了单干,大锅饭成了小锅饭,过日子只能靠自己。禁锢了多年的闸门一旦打开,乡亲们过好光景的干劲和智慧喷薄而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致富之路大概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老辈人靠苦力凭手艺或者做小本生意,泥瓦匠、木匠、水工电工,祖传的磨豆腐营生,我们村的豆腐远近闻名,加之五花八门的小生意小买卖,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勤勤恳恳,精打细算。第二阶段: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有魄力的中青年人买汽车跑运输、焊井架子揽工打井、办木器厂、镀锌厂、承包砖厂、猪场鸡场、务果园栽苗圃,办各种各样的小型企业,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第三阶段,信息灵通有眼界脑子灵活懂政策的能人们抓住各种机会机遇,经商办厂,事业做到全国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弄潮儿,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造福社会造福国家。

故乡是全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几十年间,故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天翻地覆。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家家有余粮有余钱,从实现温饱到全面小康。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村巷里硬化绿化,连着四通八达的省道国道。光纤网线进村入户,小汽车服务寻常百姓。几年前,村子北门外建起了住宅小区大仁新苑,物业公司管理,电梯直上直下,通了天然气,冬暖夏凉,农村人过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又建成娱乐广场,盖了戏楼,购置健身器械。清晨傍晚,大妈大婶跳起广场舞,过年过会,节日庆典,歌舞表演,几场大戏。经济上的富足也催生着精神上的追求,最可喜的变化在于大家都无比重视子女的教育,要让孩子上学读书,上好学校,上名学校,不惜投入财力人力,上各种各样的补习学校,家里人陪孩子在县城和省城学校读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考上大学。已完全不是二十多年前我求学时的样子,那时整个村子上高中者寥寥无几。

仁义是根,村风是魂

祖祖辈辈生活居住了三千多年的故乡村落,即将迁往他处,难以割舍之情自不言说。继往才能开来,一本小小的册子,只言片语,些许照片,必将成为一把打开村人记忆之门的钥匙,供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去回味去追寻。在回味和追寻之间,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一次一次提醒和告诫我们,你是冢仁村的后人。这种东西是什么呢?是我们仁村人血液里流淌着的道德基因,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村风,是我们千年以来恪守坚持的一种道义,也就是我们村名字中一个“仁”字,可以说正是它让我们每一位仁村人事业有成一生平安不枉此生。孔子说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就是爱人助人好好做人,就是仁义礼智信,就是忠厚传家久、经书济世长。孔子的儒家学派锻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孔子的学说很大程度来自周公,周公制礼作乐教化天下,死后又长眠在我们故乡的土地上,我们该是周公、孔子精神的传人了。祖祖辈辈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这精神积淀成村风,内化成每个村民的处世准则,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指引我们前行的路,使我们心存敬畏,扎扎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村风的潜移默化、祖宗的殷殷护佑,我们才有了自己的福报。我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传承仁义,播撒真善美。人在做,天在看,天就是我们的村风,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传承仁义,把根留住,将是我们对故乡最好的怀念。

我们是风筝,故乡是牵着的线;故乡是大树的根,我们是长长的树影;树的影子再长,也连着它的根;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你的心。故乡啊,故乡!(作者单位:煤电实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