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2018年11月10日中国矿业报企业运营版
油漆和机油的刺鼻气味弥漫着,轰鸣的设备运转声和车间里的敲击声不断传来,这就是刚刚获得球友会网页版劳动模范的黄陵矿业机电公司机修车间职工李海清每天工作的地方。
凭借着精湛的维修技术,李海清带领的团队先后完成科技创新120余项,“五小”发明80余项,总结和优化作业工艺2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800万元。他也因此被评为球友会网页版和黄陵矿业首席技师,成为球友会网页版劳模创新工作室专业带头人。
“滴水不漏”车工李军东、“穿针引线”行车司机张秀荣、“创新达人”王新民、“黄矿工匠”盛红杰……像李海清这样的技术工匠,在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不胜枚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矿山生产服务单位,如何孕育出这么多工匠?
该公司经理徐建军表示,对于矿山生产服务单位,人才是基础保障,要加快升级转型力度,就要为人才搭建平台、打造沃土。
平台搭建铸就匠心
“这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滚筒维修剥磨一体机,实现了机器取代人工检修皮带滚筒,不仅提高了检修质量,而且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近百万元。”朱海伟是一名综采维修钳工,通过该公司的培养,这个85后男青年不仅成了机修车间副班长,而且逐渐成为该公司钳工专业“大师傅”。
“企业发展依靠高技能人才,人才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在机电公司,人才建设一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词,针对青年工人多、人才梯队断档问题,该公司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为爱学习、有想法、想作为的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
据笔者了解,该公司自2008年成立至今,坚持定期举办技术和岗位练兵、“三小一练”修炼活动不断,对于取得名次的职工通报表扬,同时给予一定薪酬的奖励,而活动的覆盖面和职工参与度也在逐年递增,形成了全员学技术、练技能、强本领的浓厚氛围。
该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年都会从培训经费中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工作,职工参与技能比赛有奔头、有“钱”途,而且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具有高级以上从业资格的“大工匠”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现在的6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6%。
潘博是该公司供电所一名电气试验电工,在2016年举办的黄陵矿业第六届技能大赛中荣获高级电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从2008年参加工作时实操能力为零的青工转变为该公司青年维修电工中的佼佼者,华丽的蜕变与该公司平日提供的训练平台密不可分。
2015年,该公司分别在供电所和机电总厂成立了以首席技师、首席员工、高级技术、专业带头人为领导小组的党员创新工作室,吸纳了车间、班站的青工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室会议,破解技术瓶颈,营造“创新不神秘、创新在身边”的浓厚氛围,使创新成为常态。
机制建设打通渠道
“根据尺寸为直径152毫米的钢筒,用车床加工直径为152毫米的圆端面,将圆端面装到钢筒底部,待端面和钢筒配合完好后,从顶部往钢筒里加水,圆端面和钢筒结合的缝隙处滴水不漏。”李军东是一名普通的车工,“滴水不漏”车工功力是他的绝活,擅长加工各类精密零配件。经他手加工的零件误差达微米级,解决23种异性零件的加工问题,发明了“李军东工件找正作业法”、“李军东斜面加工作业法”将加工效率提高近40%。
像李军东这样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岗位作法在该公司还有很多。在综合车间陈列着30余块以“工匠”个人名字命名的精优作业法图版,其中不乏职工“五小”发明、作业工艺和科技创新。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朝阳说:“近几年来,我们积极营造‘矿区工匠’氛围,支持和引导基层单位不断发现和启用高技能人才。通过首席技师、首席员工评聘和创新工作室创建等活动,为机电‘大工匠’科技攻关提供了平台。”
在机电公司,职工人人参与科技攻关,这些创新的项目和优化的工艺一经公司评审认定,具有一定成果转化价值的,该公司会给予职工一定程度的薪金奖励,同时以职工名字来命名这些创新成果和工艺方法,采取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使职工看得见、摸得着。
他们还坚持“五星”员工考评机制,只有在岗位上有创新创效成果的职工才有机会晋升为“五星”员工,而“五星”员工,不仅会获得1500元的奖金,而且每天的岗位得分会相应提高。
一方面大力实施“双重奖励”和“五星”员工考评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开展“金点子”、“好想法”、“合理化建议”活动来深挖内部潜力,推动技术技能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人人提点子、点子有奖励;人人来创新、创新有奖金的激励机制成为常态,对一线生产岗位解决技术难题发挥了巨大助推作用。”该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李宏刚说。
帮扶帮教传承技艺
“这是我和师傅李海清一起设计制作的多功能退锚车,较以往人工退锚作业相比,该多功能锚杆机作业效率提高20倍,每年单节约人工成本费用约500万元。”该公司机电总厂技术员丁超群说。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在机电公司,平均每一名“大工匠”都有两至三名徒弟,他们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党员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授业带徒,甘为人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当一名普通工人要自己能干,可作为一名‘工匠’要大家能干。”机电公司围绕黄陵矿业“三做一打造”战略目标,立足生产服务实际,以做精做优服务保障,积极拓展生产服务为目标,积极打造专业化人才矿山机电“工匠”团队,努力形成人次成长“滚雪球”效应。
针对青工理论知识丰富、实操底子薄、知识接受快的特点,在全公司范围内大力开展“一对多”帮扶、师带徒、跨专业实践、AB岗作业、请进来送出去等活动,使“大工匠”的技艺得以不断传承,使更多职工有机会成为“大工匠”。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机电公司针对师带徒活动制定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师傅和徒弟签订为期一年的合作期限,年终进行由多部门联合进行考核评定,对通过考评的师傅和徒弟进行一次性奖励3000元。同时按照指标工作计划,每年会安排一批优秀职工外出参观鉴学。
近年来,该公司以凸显机电特色、发挥机电专长为抓手,积极开展“机电大讲堂”和“技术党课”活动,大工匠走上讲台与职工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实现了人才一岗多能、一专多职。
来自该公司培训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些“大工匠”成为带动职工提升技能的“领头羊”。2014年至今,该公司先后分6次对兄弟单位300余名职工进行专业培训,受训的学员回归本单位后都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该公司因此成为矿区机电人才培养基地,受到干部职工的好评。(曹川)
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