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元朝至顺年间,陕西党家村的始祖党恕轩就定居于此。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山墙上都刻有党家村先人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与警句,是党家村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这些家训的背后折射出祖辈对后代道德品性修养的要求和寄托。
当年,孙党真乡试中举,使党家人兴奋地拟定了党家村的建设规划。后来,党家与贾家联姻,并合伙经商,创立了“合兴发”商号,据家史记载,当时村中“日进镖银千两”。自此,党家开始富冠韩塬。
党家村的先辈们发财不忘治家,在为子孙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为子孙积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把自己从生活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用考究的书法、精美的雕饰刻在正对大门的照壁或庭院、厅房的醒目处,让子孙后代日日见、时时读,从中获取禅益。一家刻家训,家家刻家训,这些家训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党家村家训最大的亮点是把家训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这些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
普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们能光前裕后,党家村的先辈也不例外,他们训导子孙:“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虽是商人,却把接受教育当成头等大事;虽然富裕,仍不舍勤俭持家的作风。
党家村的家训大多因源于生活而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如:“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抑养德,守清养道”;“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园,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从养身养性到一言一行,党家村人对后代的关爱可以算得上是细致入微了。
党家村的家训中也有不少是党家先辈精心挑选出来的名言警句,“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一个人最开始的学校,也是一辈子的学校。家庭教育是通过家风来培养,家风的塑造和影响至关重要,它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家训可能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孝敬、感恩、诚实、善良”等等,可是文字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生所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其中哲理,经历了世俗变迁的洗礼,仍可为今人借鉴。
岁月不语,自有其言。穿行在历经沧桑的巷道上,沐浴在这典雅浓郁的文化气息中,不禁感慨党家村何以能历经数百年却仍保存如此完整?正所谓“一人不廉,全家不圆”。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小家不打扫,何以扫天下。小家风不正,国风更难正。回望院舍墙上的那些家训,字迹斑斑驳驳,却似乎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作者单位:煤电实业公司)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