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企业的发展亦然。8月30日,原生活服务公司党委在科级干部中,组织开展了“爱学习、敢担当、转作风、促发展”主题演讲活动。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深刻的感受到爱学习、敢担当、转作风、促发展这12个字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负责公寓管理中心日常安全管理,很高兴参加公司开展的“爱学习、敢担当、转作风、促发展”主题演讲活动,我认为这项活动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然要求,是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重大举措。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唯有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担当精神,切实转变作风,才能适应行业、企业、个人发展进步的新形势,才能提高效率、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昭示新使命,新使命引领新担当,新担当体现新作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新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基层管理干部的我,在日常管理中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以往的管理模式已适应不了当前发展的潮流。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新时代,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需要我们人人都是高效蓄电池。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养成爱学习、勤学习的习惯,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是新形势下做一名基层管理干部、胜任地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年代、“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建设年代,还是今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深化改革新时代,历史的书写从来离不开有志之人敢于担当的精神。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无数共产党人怀揣崇高的理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同样表现出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敢于担当自己应尽的责任,就可以焚烧愚昧,温暖心灵;就可以驱除黑暗,点燃希望;就可以扛起风雨,托起阳光;就可以荡涤污浊,浇灌芬芳。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虽然远离了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但在经济领域的大舞台上,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要敢于坚持真理,面对错误思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抵制,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联系自己的日常工作,无论是在规范车辆管理,房间物品定置定位整顿,还是查处偷水偷电行为,都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不服从管理不整改的,有托人说情的,有的甚至上访的。尽管工作道路荆棘满地,压力山大,我相信只有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才能把该担当的责任担当好,把工作真正落实好。
担当是一种态度,担当是一种行动,担当是一种精神,担当是一种境界,因为有了担当,生活才会精彩。
在现实工作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具有强大的行为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首先要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其次要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清正廉洁才能刚正不阿,自己行的正才能敢担当。再次是要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高楼何以耸立,大树何以参天,根基决定一切,而我们的根基就是作风。常言道“作风正则事业兴,作风不正不实,难做领头人”
因此转变作风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必要前提,作为基层一名党员干部,转作风就是要做到平时工作做实、做到位。不管是干任何事情,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随时随地敢于说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切实把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联系群众,贴近职工,为职工做实事,办实事,解难事。还要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必须敢于迎难而上,在急难险阻任务面前,能够挺身而出、能够豁的出去。作为整个活动的践行者,只有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把转作风落到实处。
爱学习、敢担当、转作风、促发展主题活动,不是一朝来风,它是一项长久的活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保证。我作为生活服务公司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虽然做不了大事,但是我能为职工做好小事,立足当下,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融入新时代、把握新要求,自觉把本职工作与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将党员干部的“正能量”落实于行动、广播于社会。这是我坚守的动力,也是我为黄陵矿业二次腾飞做出贡献的追求!(郑红)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