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号球友会(中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褪去戎装,扎根煤海。数年来,外面世界花红柳绿,他们初心不改;面对困难条件,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多年来,他们用责任和担当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男儿本色,也让曾经绽放在身上的那抹橄榄绿永不褪色。
“环境变了,咱军人的作风不能变”
“这个活儿给我吧,保证一天内解决问题。”在抽放队的班前会上,王书亮第一个站出来向队长请缨。原来301胶带本煤层钻孔施工,当作业进行到将近一百米时出现见底板,需要重新开孔,这给钻孔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当问题摆出来时,王书亮主动挑起大梁,衣服一换就火急火燎地下了井。在井下,他先是仔细检查了钻场施工情况,在经过一轮查看后,王书亮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看来咱王班长是有点子了。”当班工人严后松也跟着舒了口气。
接下来,在王书亮的指导下,钻工退了钻,重新用道木对钻机进行支垫,提高开孔位置,加大马达转速,调小给进压力,微调开孔倾角,最终钻孔施工渐渐到达159米终孔点,整个作业过程中未见顶、底板。“只要我们王班长在,就没有找不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难题。”每次提起王书亮,抽放队职工程卫鹏总是流露出一脸崇拜、感激之情。程卫鹏是去年新分到王书亮班组的一名打钻工,刚来那会,工作上的生疏经常让他垂头丧气。王书亮见状,就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给他讲解钻机操作理论知识,工作中还手把手地向他传授规范操作流程,告诉他岗位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应对措施。在王书亮的精心指导下,一年后,程卫鹏成长为班里的打钻骨干,并在今年六月份关于钻机司机人的安全行为治理技术比武中取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年轻的新工看得到的是王班长现在的光环,可是,又有谁知道,在这熟稔的技艺背后,又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辛劳?
2011年,31岁的退伍边防战士王书亮结束了3年的军旅生涯,成为了一名球友会(中国)工人。刚到球友会(中国)的王书亮对瓦斯治理工作一窍不通,甚至连打钻工具都认不全。此后,他用八年的时间,悉心学习打钻技术、瓦斯抽采设备的设施维护、抽采钻孔的管理等知识。不懂的问题就想尽办法查阅资料、请教老工人,直到把问题想通弄懂才肯罢休。那个时候,队里的老钻工们都叫他“问题专家”。正是凭着这股子钻劲,王书亮为自己储备了扎实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他的打钻技术也在这样的磨砺中精益求精。
“从边防线到生产线,环境变了,咱军人的作风可不能变。”这是王书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二号球友会(中国)抽放队的一名瓦斯治理尖兵,王书亮始终坚持着军人的作风。那么军人的作风是什么?在王书亮看来,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勇于担当,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独挡一面就是军人的作风。
“退伍军人也是军人”
2001年12月,20岁的王旭光怀揣着儿时的梦想,踏上了开往新疆喀什的列车,走进军营,成为了一名机械化步兵。“要想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士兵,肯定要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这是王旭光在踏上列车的那刻起就做好的心里准备。
站军姿、踢正步、练耐力、强体魄,在五年的军旅生涯初期,王旭光觉得自己认真着、努力着,却还是在第一次新兵考核时未合格。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晚他却还是埋在自己的被窝中流下了眼泪。“其实不是苦也不是累,更不是委屈,我就是觉得自己拖了班组的后腿。”这次挫折没能让他气馁,擦干眼泪后,王旭光在每天的训练之余,自行增加训练量。功夫不负有心人,考核通过了,他的各项身体素质也突飞猛进。
在五年的军旅生涯中,王旭光用刻苦训练诠释着军人坚韧不拔的毅力,期间他多次出色完成险、难、急任务,荣获三等功一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2009年10月,退役后的王旭光来到二号球友会(中国)综采二队,成为了一名皮带司机,后又因工作需要被调到皮带队,从事皮带检修工作。工作期间,“服从命令听指挥”、“吃苦耐劳、不怕流汗”这两句话是王旭光经常说到的,同时这也是王旭光自身的真实写照。“对安排的工作从不推诿找理由,需要加班加点时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岗位变了,大伙对他的评价却始终如一。
2017年4月份,皮带队二部胶带有两段皮带因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急需做4个硫化接头。时间紧任务重,王旭光作为剥头能手,从早班到中班,再到晚班,连续工作了三个班。在井下,他穿梭于皮带和设备之间,熟练地操作着各个环节。历经24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后,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皮带硫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退伍军人也是军人,应该冲在前线,克服攻关。”每次无论碰到什么疑难杂症,王旭光都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岗位就是哨位”
今年38岁的何书军,是二号球友会(中国)综采一队的一名超前支护工。自2010年来矿参加工作以来,他在超前支护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
1998年至2006年,何书军在吉林市某第二炮兵部队服役。在部队服役期间,他主要从事设备的检修、维护及保养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保密性,他们部队的驻地位于深山老林之中。在何书军的印象里,驻地从每年的七月份就开始下雪,冬天的时候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40度。那时,训练、学习、种地是贯穿何书军整个军旅生涯的所有内容,也是通过这三件事,让何书军养成了吃苦耐劳、善于总结、乐观正直、敢于担当的品质,也让他从一个毛头小兵一步步成长为代理排长。“当时士官比较少,我自己也没有啥文凭。”尽管对部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何书军还是在从军的第八个年头退役了,自此离开了自己生活了8年的部队。
2010年来到二号球友会(中国)后,何书军成了综采一队的一名检修工,工作中的他积极总结经验和方法,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每次碰到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了对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一边和同事研究,一边自己摸索,碰到问题就虚心向厂家询问学习,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凭借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形成了“看听探顶板判断法”,专门用于作业前的敲帮问顶工作,确保了安全生产。此外,还参与了胶带巷超前支护装置精优作业法的正定。
“于军人而言,没有热爱和执着就难以履行好保家卫国的使命,工作了,只有把岗位看作哨位,才能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九年来,何书军坚持科技创新,始终把“严”字当头、“干”字当先作为自己的准则。他用坚守、坚定,体现着对岗位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刘青)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