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2018年3月14日中国矿业报7版
3月9日,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职工王新民认真打扫着他奋斗了3年的创新工作室。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摆放着30余项发明专利证书和各类荣誉证书。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53岁的王新民来说可谓“荣誉缠身”,由他担任组长的创新团队获得了球友会网页版和黄陵矿业公司的多项科技大奖。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一直以来,黄陵矿业机电公司坚持岗位自主创新,坚持平台搭建和激励机制建设,不断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成长土壤,将创新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来打造,聚力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瓶颈问题,提高作业效能,降低劳动强度。
该公司经理张代介绍:“机电公司立足于岗位自主创新,专注于提高生产效率效益,致力于做精做优生产服务。”
自主创新,源于一件小事情
2008年,黄陵矿业一号球友会(中国)由于生产接续,需要机电公司制作大量的电缆钩,时间紧任务重。而制作电缆拖钩的传统方法是由人工将钢材压弯,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明显。
“矿井需求量大,用人工方法慢而且还不出成绩。大家研究一下,能不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压弯机械?”时任该公司机电总厂生产副厂长王岗在调度会上提出。
说干就干,王岗翻阅了大量的设备图纸,自己动手压弯了50多根钢材,模仿钢材在压弯时的液压原理和杠杆原理,在反复试验后,立项、画图、制作、校验一气呵成,压弯机应运而生。压弯机投入使用后,一个人一天能制作500个电缆钩,效率是原来的20倍。
“自从职工用压弯机作业尝到甜头后,自主创新就成了机电公司干部职工的共识,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王岗说。
成果转化,解决生产大问题
“链轮滚筒拆装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它是我们厂职工利用废旧零配件自主研发的。使用它检修链轮和滚筒,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检修质量,而且效率是人工的10倍,每年节省成本近20万元。”该公司机电总厂厂长王志刚介绍。
2013年6月,机电公司在检修二号球友会(中国)SZZ1300/525型转载机时,该公司职工王新民发现,链轮、滚筒很难拆装,若是用锤砸、氧气切割,就会损坏重要零部件。他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蹲在设备前反复研究,和同事一起设计制作了链轮和滚筒拆装机,不仅拆装效率比以往提高了3倍,而且人工成本降低了30%。
2014年,为了解决调试各类大型电机温度偏高、供水困难的问题,该公司自主设计制作了自动水循环冷却系统。该系统由冷却装置、温控系统、液压系统、PLC检测系统和电机固定平台5部分组成,每年节省成本近50万元,而且还可以运用到减速机、摇臂等设备的调试上,实现一机多用。
“我们公司一直以解决生产中的技术瓶颈、提高作业效能、降低职工劳动强度、降低成本为目的,发挥创新最大动能。”该公司总工程师李宏刚说。
自成立至今,该公司完成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五小发明成果180余项,创效近千万元。
健全机制,为创新提供大能量
为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该公司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全员创新标杆激励制度》等5项科技创新制度,为岗位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针对青工知识功底和实操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该公司出台了五懂、五知、五应会的“三五岗位作业修炼法”,使职工扎稳根基;印发《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多措并举提升职工素质,使“精一岗、会两岗”成为常态;坚持开展技术比武和技能大赛,开设了以首席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带头人为讲师的机电大讲堂,成立党员创新工作室,聚合了岗位创新合力。
该公司积极搭建人才成长通道,使职工成为“创客”,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使“创客”名利双收;开展“五星员工”评比工作,突出岗位创新。该公司还规定,职工自主创新的项目、自主优化的工艺都以职工名字命名,同时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曹川)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