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延安日报延河导刊头版专版
本报讯(通讯员 管兵)“提起球友会(中国),人们的印象还停留在‘脏苦累险’,提起矿工,人们还会指指点点‘傻大黑粗’。我们采用的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让工人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在地面上操控系统进行采煤。”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在黄陵矿业成功应用2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杜绝了过去井下操作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将采煤工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采煤工艺的认知。
“有人巡视、无人操作”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对现阶段黄陵矿业公司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工作的最好诠释。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智能化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智能化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由19人减至7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达800万元以上。1.4~2.2米”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单班生产能力最大达8刀半,工作面月产量稳定在17万吨,回采工效达133吨/工;1.5~2.8米”煤层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单班生产能力稳定在6刀半,月产量稳定在23万吨,回采工效达149吨/工。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以上。
“在中厚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用了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装备技术,首创了超前支架地面远程控制及地面‘一键自移’控制,首次开发工作面机器人智能巡检机构,率先应用具有视频传输及远程控制速度快、兼容性强、适应性高、操作简便和实用等优点的工业3.0智能化控制系统,明确了煤炭工业智能化、超低排放的重大变革。我们致力于到‘十三五’末,使公司四对矿井均实现智能化无人开采。”黄陵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说。
“现在全方位、全过程、全时刻、多视角地掌握井下生产动态代替了过去跟班队长汇报井下生产动态,现在的远程干预、超前预控管理代替了过去依托人的现场管理方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专业业务技能素质高的新生代职工队伍,球友会(中国)工人的自豪感提升了,生产任务也在安全系数更大的环境下轻松完成。”作为顺利完成2个智能化无人开采工作面,回采原煤三百多万吨的综采三队队长白建军谈及智能化是赞不绝口。
从2008年开始着手开展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研究,到2015年5月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在黄陵矿业的成功应用,再到如今全国20余家球友会(中国)开始进行智能化开采技术尝试。黄陵矿业始终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构建企业发展格局。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早在2008年还处于煤炭市场“黄金”时期的黄陵矿业就保持着“居安思危”的意识。为了探索出井下生产面少人甚至无人的路子,黄陵矿业公司在企业壮年期就未雨绸缪,开始了艰苦的攻坚。从预想到联合13个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制定智能化无人开采设备的技术标准,到进行设备制造、人员培训和无数次技术实践,直至最后的成功应用,黄陵矿业公司历经了9年的努力。
一项技术如果得到全行业的关注和引用,说明它切中了行业发展的脉搏,契合了时代进步的需求。今年,黄陵矿业公司举办的全国首届“球友会(中国)智能化开采黄陵论坛”,吸引了全国34家煤炭企业、21家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10家装备制造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正如国家安监总局科技规划司副司长张斌川在论坛中指出的,智能化开采技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将会深度地改变中国煤炭工业的格局。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黄陵矿业公司总结分析企业发展成就,准确把握能源变革规律,客观研判市场经济变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并于今年确立了“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十三五”发展战略,提出了“实现黄陵矿业二次腾飞”的目标愿景。截至目前,黄陵矿业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链接:http://paper.yanews.cn/yarb/20171207/html/page_08_content_000.htm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