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双龙煤业迎来了一批大学生的加入,他们为该矿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年轻活力。那么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娃娃兵经过时间的洗礼,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和成长,大家请跟随笔者的镜头去看看。
陈浩:听师傅传授瓦检心法
9月18日下午五点,单身宿舍楼里,对从事瓦检工作的陈浩来说,是一天的开始,饱睡一觉后,他要赶紧吃完饭,在三班班前会开始前,他得抓紧巩固新《球友会(中国)安全规程》里面专家解读关于井下一通三防的知识。
“这个90后的小陈,别看是个新兵蛋子,但是学什么都有股钻劲。”通防队队长田建勤对陈浩几年来的表现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陈浩,这个煤城铜川的城里娃,刚分到矿上时在地测科,随着机构改革,他被分配到了通防队,成了一名瓦检员。在通防队,让他感受颇深的是,不管干什么,都要以工匠精神自勉,不忘本来,坚守初心,这样才能蜕变成一个合格的矿工。
刚来通防队时,瓦检老师傅张七一叮嘱他:瓦检看似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日积月累,就能凭借对生产变动、周围环境的掌握,迅速准确的研判哪些区域需要更为严密的监控,为防止通防隐患的发生筑牢基础。巷道的顶部、采空区、工作面的上隅角、开采后和掘进中或封闭巷道是要操心的要害,这些都是老师傅给他反复传授的瓦检心法要领。
为了和老师傅一样成为一个瓦检路线和要害位置的活地图,陈浩每次当班进行井下瓦检巡检的时候,总是随身带着小本,记下所负责线路的全部监测位置及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回来后,给老师傅把一条条线路图精确地绘制标记下来,并跟着师傅弄清所有瓦检路线上的监测仪器运行状态和保养维护要领。
瓦检工作最难熬的是上三班,因为每班要进行3次瓦检数据汇报。晚上人容易犯困,也是井下最容易松懈的时候,为了保证把最薄弱的环节变成最安全的时段,每次夜班前,他都要保证休息,下井前还要喝上一大杯咖啡,不管是午夜还是凌晨,地面值班室总会准时接到他精准的数据汇报。
现在的他,俨然一个瓦检小能手。
范哲:年轻人就该充实到一线去追梦
“我们矿将机关业务重叠的部室进行合并,将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在一线,优化了劳动效率,实现了控制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合理控制用工的长效机制,对我们年轻来说,到一线才能做出成绩。”
这个阳光的大男孩范哲也是90后,说起定员定编工作头头是道。现在的他虽然在区队,但是可以说样样工作都能干的井井有条,采煤、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编写等等都能得心应手,活活一个多面手。
2013年,他刚来矿上,就在采掘队工作,由于学习的机电专业,就跟着该队机电班长纪振平当学徒。第一次下井前,纪师傅对他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哪里可以去,哪里不能去,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碰了要人命等等。让范哲心里有了胆怯,但是下井过程中,纪师傅沿途的照顾,让他的胆怯逐渐消失。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努力也只能一事无成。在一次采煤过程中,他看到工友在打超前支护立柱时,都要人工肩扛,在狭小的空间,以及泥泞的底板上,扛这么重的立柱,安全怎么能有保障。看到工友每次都要来来回回的扛立柱,范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单体支柱、铰接顶梁运输难度问题大,他日思夜想,通过网上查看探索不断地摸索与实践心里有了主意,最终决定使用废旧的2条固定轮胎、角铁和钢板焊制成长方形操作台,这就是他创新发明的“超前支护操作一体车”。这种车即可作为单体支护作业的操作台,结构稳固;又可作为超前支柱、铰接顶梁等超前支护材料的运输工具车,移动灵活;也可作为单体支柱的快速拆除、准确定位的多功能车,实现超前支护操作的精优作业。他的这个小发明创造为职工减轻了工作强度更提高了工作效率。
每天下井,跟着师傅学检修采煤机、开关、液压支架甚至清理巷道落煤等等,虽然辛苦,劳累,脚都磨上了厚厚的茧子,手上的皮褪了一层有一层,原本就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他,理论知识也得到了实践。
他说:这些工作的经历,是我成长的阶梯,以后更容易“冒尖”。(李彬 李俊芳)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