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9月13日球友会(中国)M5版
“我真心期待踏上那片土地。在那个特别的地方,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盛开着象征吉祥圣洁的格桑花,藏族同胞们经常用它来形容藏族女强人。2016年7月,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公司职工常昱来到高寒缺氧的阿里,她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业务水平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架起了轩辕故里与雪域高原的桥梁,成为当地群众心中一朵娇艳的陕煤格桑花。
去那里是她一直的梦想
2016年,常昱30岁,就是在这“而立之年”,作为黄陵矿业公司宣传科科长的常昱被列入陕西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名单,即将到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的阿里地区执行为期3年的援藏任务。
这个消息瞬间在矿区炸开了锅。“一个女孩子刚结婚,怎么就要去援藏呢?”“苦寒之地,高原反应,那地方多艰苦,干吗要折腾”……面对这些议论,常昱只是笑笑。
“大家眼中的艰苦之地却是我一直的梦想。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拼搏奋斗和有所奉献。”常昱讲述着自己的援藏初心。
原来,早在大学毕业时,常昱就萌生了援藏的念头。2014年年底,她终于鼓起勇气向组织递交了援藏申请书。她在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我真心期待踏上那片土地。在那个特别的地方,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16年7月2日,常昱安顿好家人、交接好工作,登上了前往西藏的列车。
给予他人爱和帮助
单亲家庭环境下坚强成长的常昱,体会过失去的痛苦,更明白得来的不易。了解她的人会发现,她选择去援藏并非偶然,在矿区工作时,竭尽全力给予他人爱和帮助,是她一直以来的坚持。
在黄陵矿区,常昱是一个“女神”和“女汉子”的共同体。舞台上,她是妆容精致、身着晚礼服、温婉知性的主持人;工作中,她是雷厉风行、兢兢业业的宣传人;生活中,她是平易近人、积极乐观的小女人。
2013年,这个热爱生活的姑娘开始资助陕西省柞水县贫困山区的2名小学生,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先后有14名矿区志愿者加入到她的行列,帮扶的贫困学生也达到19名。即使去援藏了,常昱依旧心系这群学生,叮嘱另一位同事继续负责帮扶事宜,而且利用仅有的休假时间去看望孩子们。
执着的她还把这份爱带到西藏,带给藏族孩子们。在阿里的业余时间,常昱经常到当地的学校交流辅导,继续着她的公益之路。
援藏路上勇往直前
2016年7月,71名陕西援藏干部正式进藏,其中7人是女性,常昱是年龄最小的。刚来阿里的她因为高原反应患上了肺水肿,住进了医院。而这些病痛,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在几个月以后才听她云淡风轻地说起。
“满血复活”后,常昱将煤炭人身上的善良、纯朴、憨厚、勇敢和奉献的品质带到了这个陌生而又期盼的地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援藏路上为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承诺。
最初在阿里对外贸易总公司的日子,她3个月内完成了个人全年销售任务,精心筹备参加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下乡入村和工人们一起收羊毛;考察调研为“雪融王”产品开拓内陆市场,常昱这个销售“外行”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今年4月,常昱又被借调到噶尔县宣传部,轻车熟路地干起了“老本行”。她经常下乡走近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青少年学生,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时常连续坐车上千公里。
经历苦痛更理解人生
再坚强能干,常昱也是一个女孩子,也有掉眼泪的时候。
3月的阿里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在没有任何取暖工具的办公室里,常昱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还是无法抵挡刺骨的寒冷,她第一次落泪了。回想起那段时光,她有些自嘲地说:“晕倒、肺水肿我都没哭,却没能敌过寒冷。哎,真是没出息。”
但转过头来,她又非常严肃地说:“高原病、恶劣的交通、极寒的环境都是人们的最大杀手,阿里的所有生命都非常脆弱,生得艰难,死得容易。”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和雪域高原特殊的使命让她对死亡渐渐有了敬畏,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年多了,常昱援藏初心不改,干劲十足。她在日记里写道:漫漫援藏路上,我愿做那戈壁滩上一株灿烂的格桑花,深爱着高原的阳光,历经雪域的风寒,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为藏家儿女带去吉祥与幸福。(李金玲)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