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矸石发电公司检修车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做一名“匠人”,以坚定、踏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精神,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
精 准
杨培西,45岁,中共党员,检修车间锅炉班长,全面负责锅炉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在大家眼里他就像个“医生”,现场设备出现任何故障,只要杨师傅“出诊”肯定会“药到病除”。前段时间4号锅炉一次风机检修后,出现了过热,振动大的情况,无论如何也查不出问题,大伙只好把正休年假的杨师傅叫回了厂里。到现场了解了情况后,只见他拿出自己的小本翻了翻,马上指出了问题所在。原来风机在回装过程中,因为联轴器找平衡时安装误差太大,造成了过热、振动大,在他的精准调试下,故障马上得到了解决了。多年的检修实践,练就了杨师傅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了做到精准无误,他每天拿着小本,对所管辖设备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性能进行记录整理,需要时进行查阅参考,检修后对故障原因、维修步骤、使用工具、维修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总结,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锅炉设备检修“数据库”,就像他常说的那样:“修设备就像给人看病,用心积累经验,才能诊断准确,药到病除。”
坚 韧
崔宏涛,45岁,检修车间电焊工,负责检修设备的焊接工作。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在焊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凭借着一腔热忱和一份执着,逐渐成长。锅炉水冷壁检修、零米落渣管补焊、地沟管道改造作业,从高空到地下,崔师傅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生产现场的每个角落。有时候晚上锅炉抢修,在锅炉二十多米高的管道上作业照明不足,只能借助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一段一段仔细查找漏点,再进行焊接,一干就是一整夜。正式凭着这份执着与坚韧,“首席技师”徐朝晖的“单面焊双面成型”“带水带压焊”等焊接绝活,崔师傅成为了焊工班第一个全部掌握的人。为了准备参加矿区今年举办的技术比武大赛,他每天早起2小时学习业务知识,下午下班加练2小时实际操作,最终在技术比武大赛上,成功从矿区2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焊工专业的第一名。
创 新
樊宏伟,51岁,检修车间汽机班组安全员,负责汽机设备的检修维护。30年的汽机检修工作经验,让樊师傅在汽机日常检修工作中游刃有余,多年来完成设备改造项目40余项,节约维修资金达上百万元。工作之余,他常常利用各类废弃材料,制作了大量的检修工器具,被大家成为汽机班的“发明家”,如他自制的补水泵拔轴套转用工具,将原先需要4个人敲敲打打忙碌一上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通过专用工具只需要2个人不到2个小时就能搞定,回装的时候也更便利了。樊师傅经常说:“干活不仅仅是熟能生巧,还要经常动脑子,多思考,怎么样用更好的方法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传 承
杨军,37岁,中共党员,检修车间热电班长,全面负责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日常维护、检修等任务多,活儿脏、热、累、苦、险,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工作需要,杨军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班组建设方面他始终关注青年职工培养。在班组内大力推行“每日一题、每周一案、每月一考”的“三个一”教育培训,增强全员安全质量意识,引导全员行为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先后带出了叶培元、陈朝2位青年职工,培养了4名技术骨干,担纲了骨干的“播火者”作用。另外每周开设一次“技能大讲堂”,对青年职工进行授课讲解,让检修工艺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正式这样一群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精准、坚韧、创造、传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杨新亚 王栋 郭正伟)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