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员工风采

【员工风采】全国球友会(中国)建功立业优秀大学毕业生:梁林

发布时间:2017-03-10 09:30:15 作者:张 英

 

 

梁林是一号球友会(中国)生产部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8岁的他,笔挺的身板诠释着风华正茂的热情,说话清脆干练,表达条理清晰,逻辑思维缜密,匆忙的身影折射着他旺盛的精力,他以超乎年龄的稳重传达了工作是种享受的理念。

近6年球友会(中国)工作的历练,让他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大学生成长为专业技术“大拿”,基层一线的历练,大型工程的压担锻炼,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的工程斩获多项荣誉,攻克的技术难题集结为成果发表推广,“全国球友会(中国)2016年度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称号的授予更是不负他的努力,一步步扎实的成长坚定了他扎根矿山、有所作为的信心。

求实好学,快速成长,为矿区献青春

刚参加工作,梁林没有因为单位深处大山、生活单调而退缩,反倒觉得能够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他特别珍惜在岗位上的分分秒秒和能够让自己学习进步的任何机会,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学完”两个字,总是认为自己所懂、所知太少、太浅薄。初入行业的时候,各种场合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扎根一线,坚持到现场学习,向工人师傅请教,将所学很好的融入实践,与工人师傅一起解决工作现场遇到的各式问题,力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提升让他很快由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成长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在生产技术部这样一个能吃苦、干劲足、素质高的年轻队伍的熏染下,梁林更是珍惜如此氛围,与同事们共同研读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为最佳解决方案出谋划策,2013年6月,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他作为建设单位现场代表主管四号风井矿建管理工作,看得见的成长、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让梁林坚定了为矿区献青春的信心。

重任在肩,原则在前,造就过硬素质

四号风井建井初期,一片荒芜人烟的沟谷地,施工现场通信设施零铺设,纯净的水源更是遥远的事情,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一日三餐能够准点的泡面便是最大的幸福。就是这样的环境,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梁林竟然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因为良好的家教与过硬的素质让他坚信“越艰苦的条件越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从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更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凭着骨子里的韧劲,梁林主动选择常驻四号风井施工现场,坚持每日一井,与施工人员同上同下,升井之余仍然挤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为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四号风井建设的三年时间里,急、难、险、重的任务梁林总是冲在最前面,在监督工程质量上,他对原则性的坚持可是出了名的,因为工程质量的问题跟施工单位经常挣得面红耳赤。记得在四号风井瓦斯斜井掘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现场绑扎的钢筋间排距过大,梁林便现场要求停止作业,严禁进行下一道混凝土浇筑立模工序,并在现场与施工单位跟班队长争执起来,最终,通过他的认真说教,施工单位现场整改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该段巷道工程质量的优良。有人问他,这样管理值不值得,他却说:“这是一个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与义务,不管别人怎样,保证了工程质量,起码我可以每天睡个安稳觉。”就这样,在他一丝不苟的监督管理下,四号风井瓦斯斜井掘砌工程及进风斜井掘砌工程于2015年5月均被煤炭工业陕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评定为优质工程,同年12月均被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评定为煤炭行业优质工程、“太阳杯”工程,荣誉的斩获是对梁林三年付出的最好回报。

技术创新,节支降耗,累累硕果笑颜展

只要用心、尽心尽责,很多收获便是自然而然的。四号风井建设过程中,好钻研的梁林多次为施工方案提出优化意见,诸如瓦斯斜井安全顺利穿越含水流沙层、调整锚杆长度、增加锚索支护助井底水仓安全顺利施工,等等,期间都蕴含了他不懈的坚持与对技术创新固有的敏感度。

在煤炭市场形势下行的压力下,施工过程中,梁林绝不允许有浪费的现象。“他对材料费的斤斤计较,对物资最大限度使用的较真,完全颠覆了我对80后的认识。”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不理解的语气中却是对梁林的极大赏识。日常检查中,梁林向施工单位技术员以及作业人员认真灌输优化施工工艺的思想,也不时地提出各式优化方案,指导他们将其付诸实践,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每年都能够节约材料费用近百万元。

更先进的理论来源于更扎实的实践。工作之余,梁林会将实际工作中的建议、方案、革新认真梳理,写成论文发表于各式报刊杂志,他说:“好的方法被更多的人应用、推广才是最大的成就。”他先后有多篇技术文章在国家核心期刊《价值工程》上发表,参与完成的《一号球友会(中国)换装系统优化》科技项目顺利通过了技术鉴定。

平日里的梁林,精力充沛,活跃在各种知识竞赛的平台上并斩获多项荣誉,参与部室“五精”岗位的打造让自身业务精益求精,不错过各式机会展示年轻人别样的风采,做多面能手为自己代言。梁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产部“学科技,爱创新,创新就在身边;钻业务,学技术,技术就在现场”的激励标语蕴藏的深刻含义,也让自己以年轻人的榜样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激情与梦想。(张 英)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