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成飞时,他正和职工交代工程质量方面的事宜,这个来自商洛市山阳县农村的小伙子说话时总露出腼腆的笑容,整齐的牙齿在布满煤尘的脸上显得格外洁白。今年27岁的成飞2013年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系毕业来到黄陵矿业一号球友会(中国),成为一名矿工,在这之后的三年里他拼尽全力,迅速成长为矿区工程技术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
能吃苦有恒心,立足岗位展风采
2014年3月,成飞通过考核被聘为一号球友会(中国)掘进四队技术员,年仅24岁。在一些老职工眼里很难把书生气息浓厚的大学生和出苦力的采煤工联系起来,认为他也是和以前来区队的一些学生一样,眼高手低,遇到问题拿课本上的理论一套用,凭空想一下就轻易得出方法结论。诚然,将一个掘进队的工程质量管理押在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身上,犹如泰山压顶般沉重,但他凭借努力和毅力,抗住了所有压力,赢得了老工人的信服。
掘进四队机电副队长王忠实是成飞的师傅,他回忆,成飞第一次跟班下井时,区队承担一条巷道的锚索梁补强支护任务,成飞到了现场根据图纸给操作工布置好作业区域、任务量之后说:“我刚来,还摸不准设备的脾气,就多给大家打打下手,我这就去给你们运料。”当时由于巷道底鼓致使运输车辆无法进入,物料被卸在了巷道口,整整一个班他来回穿梭于巷口和作业地点,崭新的工装在背后和前胸被汗水浸透、煤尘和着汗水覆盖了原本白皙的脸。升井后他在办公室填写跟班记录,师傅问起他感受,他捏着肩膀说:“一线工人确实辛苦,不过我本就是农村娃,啥苦吃不下,想把工作干出彩,就必须多深入现场,钻巷道、开设备、当杂工,与最前方的工人一起战斗、一起流汗”。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6月,成飞又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副队长,主抓区队工程技术管理、巷道质量标准化建设、专业技术资料及内业资料编撰。当了队干,他入井更勤了,以前下井就是跟在师傅身后多看多学,现在既要检查工程质量又要考虑工程接续和工艺衔接、以前和工人关系是好兄弟、好搭档,现在是即要管好人心聚人力还是适当“发威”。只要不跟班入井,他几乎都会在早晨6:00准时出现在学习室,详细询问生产实时进程,布置职工每日一题学习任务、安排好当天工作计划、交待注意事项。他经常利用班前会将新的生产理念、工艺技术讲给职工,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多思考、多求进,而不是一味的服从当前,求安求稳。
勤实践有担当,一肩挑起千钧担
2014年2月份,成飞第一次编写顺槽掘进作业规程。按照其他技术员惯用的做法,就是对照着上级部门下发的图纸在以前的电子版规程档案上进行修改即可完成,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背着图纸叫上师傅一起入井实地探查,对照图纸现场详细了解运输系统、风水管路、抽放管路、供电系统应该如何铺设,然后再根据作业规程编写大纲,另起炉灶逐字逐句重新写。用他自己的解释就是:“要想最快速度进入角色,就必须自己一点一点去实践、去验证,这样知识才会活学活用,才会刻在脑子里。”每次编写规程措施,他都要提前对现场进行一番实地探查,他编写的作业规程内容丰富翔实,被黄陵矿业公司选送参加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规程措施评比。
职务得到晋升,但一些习惯从未改变,成飞还像当初刚来矿上一样。每次入井,他的背包里始终放着笔和本、几个铅锤、一把卷尺、一把钢尺、一桶喷漆,现场检查并记录问题、丈量巷道、检查规程措施落实情况、现场指导施工,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处处上心,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他都要有计划、有标准、有举措、严格考核并且不打折扣地执行。2014年至今,成飞所负责管理施工的1003进风顺槽、312进风顺槽、1004进风顺槽、804回风顺槽、808进风顺槽、801回风顺槽均被黄陵矿业公司评为精品工程。
敏于思善于行,岗位创新结硕果
除了爱下井、跑现场,成飞最痴迷的就是搞技术创新。他认为创新能让生产更安全、更省力。参加工作3年来,他先后参与完成技术创新12项,提出2项管理创新,解决了制约井下安全高效生产的瓶颈和管理上的短板。
2016年6月,成飞针对掘进工作面设备列车太长、每班拉艺工序繁琐、抬接轨道耗时耗力、容易出现不安全事故的弊端,提出了“掘进顺槽去设备列车”这一发明方案,并积极进行现场观摩、与机电技术人员商讨、一遍遍画图与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对比,确定了采用调整工艺、加工设备与胶带运输机机尾架配套构架的方法,将使用的乳化泵、工具车放于在配套构件上与运输机机尾缓冲架连接实现设备与胶带运输机一体化、同步自移,使得掘进顺槽设备使用安全系数提升、大幅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在管理方面,成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015年上半年,区队三个班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作业效率降低、工程质量滑坡、职工积极性受挫等问题,当时区队多次召开队委会协商,采用了加大奖罚力度、强化绩效考核多种手段,都未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区队工程技术第一负责人,成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中间有半个月时间,他每天下班都会通知几名班组长到办公室交流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对区队管理方式的看法。通过多方交流总结、经验提炼,他先是提出了“作业程序五定管理法”,即将每项任务逐级分解,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量、定标准、定时管理精准管控,通过每班对任务进行整体划分,规划出不同的作业区域、地点,实现作业区域定点、任务划分都必须遵循适中原则,既不过多又不过少,绝不让职工超强度作业,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定人数、定任务完成时长、定验收时间、考核标准,达到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一个月的效果反观,有效解决了区队管理面临的难题。
细播种勤耕耘,传承学术路修远
成飞作为区队职工培训主管,即使专业技术工作再繁忙,他也坚持为职工上课,认真履行“教师”这一职责。对于“人才”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说:“我最看重的不是职工的学历、考试成绩,相反我更看好那些自主学习能力强、坚持自己想法干工作的职工,这些特点是创新型人才的集中体现,有些职工起点低,但悟性高,工作方法灵活,进步很快”。3年来,他先后在区队开展专题技术讲座15次、现场实地教学26次,他生动、形象的讲课形式深受职工好评,他还充分发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岗位练兵活动。
带徒弟,成飞更是倾力相授,盼望徒弟们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5至今他总共带过3个徒弟,现在均已走上技术员岗位,开始独当一面。在与其徒弟聊天中得知,师傅太“严苛”,他们都不同程度受到过“整治”。每个徒弟刚入门是先领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背诵岗位责任制,在授徒的过程中他习惯做“甩手掌柜”,他要求徒弟在不入井的情况下每天6:30之前到办公室参加早班班前会,然后将徒弟当天所要完成的任务详细安排下去,分阶段进行验收,在现场处理故障则让徒弟当主力而不是打下手。徒弟工作中出现任何小失误都要接受惩罚,其中最惨的一位曾因为在井下检查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出现疏漏,在一个月内两次被罚抄写“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二十多遍。就是在他这种严苛的带徒方式下,徒弟们才得以快速成长。
如今的成飞褪去了青涩、挑起了重担,在掘进一线,他找到了人生历练的大舞台,变得更加自信、坚韧,他用学识、智慧和坚守演绎着自己的别样青春。(李小艳)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