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员工风采

一号球友会(中国)张洪阳:万米运输线上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2016-06-20 17:36:05 作者:李小艳 梁晓春

 

现年32岁的张洪阳笑容谦和,常年留着军人式的利落短发,走路挺拔的身姿以及利索紧凑的做事风格让人不由联想到他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的强大气场。参加工作11年以来,在万米运输线上,百余次将一台台发生故障的设备成功“医治”,他是根除故障的“名医”,更是一位出色的班长。多次被评为黄陵矿业公司及一号球友会(中国) “五星班组长”“金牌班组长”“十佳班组长”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十佳安全青年岗员”,荣誉是对工作业绩的嘉奖,而荣誉背后书写的故事,却要用日积月累的汗水力透纸背......

秘诀:制度一箩筐,不如甩开膀子干

2005年,22岁的张洪阳从铜川煤技校毕业后来到一号球友会(中国)成为一名皮带司机。工作中,他勤学好问,脏活、累活、苦活都抢着干,队里的老师傅、青工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大家打心眼里都喜欢这个质朴又勤奋的小伙。凭着吃苦耐劳的干劲,张洪阳很快便掌握了设备操作和检修技术,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2011年1月,因技术出众,在职工群众当中威信高,张洪阳当选皮带队第一机组班长。

第一机组主管着一号球友会(中国)原煤运输的“咽喉”,皮带全长6120米,战线长,设备多,尤其是二上山皮带,2008年投入使用,运行时间长导致带况差,机架锈蚀严重。张洪阳从检修抓起,一方面每天对所辖设备认真检修,一颗螺丝生锈,一处皮带划伤都必须记录在案,定期进行对比,对于任何细微的安全隐患必须当班处理;另一方面他带领职工职对锈蚀严重的机架进行更换,损伤严重的硫化头进行重新硫化,皮带伤口及时进行修补,截止目前,共更换机架1200余架,硫化头8个,热补皮带伤口1000余次,贴修补条2000余米。

随着矿井延伸和智能化改造,第一机组所管理的设备增多,检修工作量骤然加大,新设备的投入对检修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张洪阳为了尽快摸清新设备的“习性”,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材料进行研究,对各种故障的排除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很快便掌握了新型设备的操作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他将所学新知识毫无保留地向工友们教授,手把手地现场教学,不厌其烦地解说,使得全班职工都迅速掌握了新技术。

张洪阳十分重视培养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第一机组有11项创新成果在科技创新“五小”成果评比中获奖,张洪阳个人就占3项,并全部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

井下原煤通过胶带输送机运输到地面煤场,胶带输送机上的煤流运行方向与皮带巷中的风流刚好相反,很容易导致扬起煤尘,仅仅通过巷道中的喷雾和定期灭尘难以完成巷道消尘工作,煤尘致使巷道中的新鲜空气受到污染,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张洪阳反复琢磨,想到在胶带输送机的纵梁上安装喷雾,喷头迎着风流方向,设有阀门,方便职工在生产时开启喷雾并调节水管流量,在检修设备时关闭喷雾。这样改造后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期间皮带巷的煤尘浓度,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职责:“严苛”是对安全的坚守

张洪阳在班组管理上的“严、细、实”是出了名的。他制定了“洪阳班组管理法”,规范了职工从上班进入矿区到下班离开矿区的言行举止,细化了工作内容,强化了工作标准,将团队塑造成为有令必行、令行禁止的准军事化作风的队伍,强化了班组执行力,形成人人自觉遵章守纪、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局面。

盯住细节和勤于检查是张洪阳强化现场管理的又一重要手段。每班到达现场后,认真检查现场安全状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班末,他还要详细地复查,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就做到口传口、手交手,进行严格的交接班。在一些工人们眼里,像他这样的坚持都有些刻板教条。但张洪阳认为自己既然是班组长,就得保证人员、设备以及生产各环节的安全,这是不能有丝毫马虎的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麻痹大意会造成大事故,我要让大家在脑中时刻紧绷安全弦,我当班长一天,就必须在‘严’字上把好关。”在他科学严谨的管理下,许多隐患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2011年至今第一机组安全运输原煤3000余万吨,多次获荣一号球友会(中国)“安全先进班组”“五星班组”“金牌班组”称号。

十一年的成长与历练,使张洪阳成为矿区响当当的优秀班组长代表,他却谦逊依旧,“严苛”依旧,脚踏实地地带领班组职工共同守护好万米运输线。(李小艳 梁晓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