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小时候,每年冬至,母亲总会给我和姐姐做一顿饺子,吃饺子的时候揉揉我们姊妹俩的耳朵说,“冬至吃饺子,吃了饺子不冻耳朵。”现在依然可以清晰的记得这句话,那种浓浓的亲情依然漫卷在我的周围,从未陈腐。
记忆中的饺子是母亲手心的味道。初中时代一直在离家较远的地方求学,每逢周末才能回家,而母亲深知自己的儿子爱吃饺子,她总是在周末的时候提前买好韭菜和五花肉,提前剁好馅,擀好饺子皮,当我和姐姐回到家后便能吃上热腾腾的肉饺子。我们吃着饺子,父亲和母亲坐在我们旁边满脸幸福的看着,脸上洋溢着笑容。而每次父母总是等我们吃完后自己才开始吃,我明白父母想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上高中时候我在学校外面的村子租房子住,母亲为了改变我的伙食,还会时不时地带着提前做好的饺子骑车自行车来到我所在的高中门口一直等我放学,回到宿舍后,她赶紧打开包裹严实的饭盒让我吃饺子,我吃着满含母爱的饺子,浓浓的暖意将我包围,而母亲每次给我送完饭后骑车回家前,总会给我留下一张纸条,叮嘱我用功学习,考个好大学,因为个人原因,高考后没有圆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破灭了父母的梦。
如今每当吃饺子的时候,便会想到母亲做的韭菜大肉馅的饺子,或许没有五星级酒店做的好,但那样的味道是任何佳肴都不能媲美的,不是工艺的不同,而是感觉不一样,那是父母的感觉,是家的味道。
记忆中的饺子是年的味道。儿时,祖父母健在,每年过年我们一家四口便会回到老家和老人一起过年。从老家的车站下车后要步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乡间小道才能到家,老人得知我们要回来,便会早早在村口等着。我们大包小包跨进老家门槛后,祖母便迫不及待的拉起风箱,一边的祖父则使起双刀开始剁饺子馅,风箱和剁馅的声音在我耳畔久久徘徊,那声音不仅昭示着年味更彰显着团圆和幸福。年三十一大早,母亲早早起来收拾院子,父亲开始贴对联和门神,祖父母在灶房里拉着风箱蒸馍。太阳照进灶房,柴火的青烟混合着笼屉里冒出的水蒸气将灶房包裹的薄雾弥漫,朦胧的感觉流露着温暖。临近中午,放眼老家的整个村庄,各家各户灶房外的烟筒上炊烟袅袅,红色的对联和门神流露着喜庆祥和的色彩。村子里,三五成群的小孩穿着新衣服摔着洋火炮,那时候回到老家后,父母会给我买上一堆花炮,而这也是过年期间我在玩伴跟前最值得卖弄的一件事。
年三十晚上,看完春晚后,祖父母会领着我祭灶王爷和土地爷,给两位“老公公”上完香后,母亲便会把煮好的饺子端上饭桌。我和姐姐每次都是抢着吃出抱在饺子里的硬币,小小的硬币满含着父母和祖父母对我们的爱。吃完饺子后,爷爷奶奶搂着我和姐姐,一家人在一起聊着一年的收成,畅想着下一年的美好生活。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祖父母过世,我和姐姐也成家立业,而父母也逐渐变老。
以后的饺子是责任的味道。时光荏苒,自己已在矿区工作了五个年头,即将为人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体会到父母亲的坚信和不易。他们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为我们包了一辈子“饺子”,儿时的我们总是一味地索取,等有机会、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却发现他么都已慢慢变老。有时回家,和父母坐在一起闲聊,看着父母的两鬓白发和皱纹,内心不免有着揪心的疼。我常常告诉自己,作为儿女能做的就是让父母省心,让父母宽心,让他们感受孝心,多领孩子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说说话,他们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饺子,这个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品,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家常饭,然而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父母亲对我的爱,更是自己今后对家庭和父母应尽的责任和孝顺。(作者单位:机电公司)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