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网页版-球友会(中国)
您的位置:球友会网页版 > 文学天地

张愫霞散文——记忆中的婆婆

发布时间:2015-12-08 16:01:15 作者:张愫霞

 

婆婆是个极为普通朴实的小脚农村妇女,自她嫁入贫穷夫家起,辛苦操持着一大家人的日常生活。陕西人爱吃面食,特别是农村男人们在地里辛苦劳作一上午,每天午饭喜吃耐饱的干拌面条,她每天早上和一大盆面,反复揉匀,把自家院子里种的小青菜洗净,晌午,种田人一进门,她麻利的在宽大案板上用擀面杖擀出厚薄匀实的面,用刀切成宽窄合适的面条,长长的面条伴着翠绿色的青菜在烧着滚烫开水的大铁锅里翻滚舞蹈着,把耐煮筋道的面条捞出盛到每个大老碗里,撒上葱花,浇上油乎乎鲜红的油泼辣子和自家酿制的味道酸爽的酱色鲜醋,男人们每人手端着大老碗,有的坐在炕沿边、有的蹲在屋子地下,狼吞虎咽嚼食着香喷喷的面条...这些场景以前回老家坐在热炕头与婆婆聊天时,听她娓娓道过。不禁令人感叹,以前的人们日子虽苦却过的有滋味,他们对生活满载着希望。

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我和她爸爸把一辈子未离开过农村老家的婆婆接到矿区小区居住,六十余龄的她头上系着块白色方手帕,一身干净朴素的黑色衣裤,上衣是斜襟款式,宽大的裹腿裤下,露出短短的尖三角形黑色小脚布鞋,一看这身装扮就知是陕西关中地区老婆婆。她看到矿区运煤专线火车颇感新奇,面露喜色问球友会(中国)咋还有火车?告诉她这是通往全国各地的运煤专列,不是客运车,她恍然大悟的哦、哦答应着。每当她听到火车鸣笛声,高兴的犹如小孩子,迈着小脚匆匆走到窗前,观望欢快向前行驶的火车。平时她常说四面环山的山沟沟妨碍视线,使人心慌胸堵,不如老家关中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平原;吃的方面她很满意,说每天吃的饭食好的很,顶上她一辈子吃的好饭了。从她话语中我感受到老辈人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艰辛,心生疼惜,打算给她添买几件新衣服,看遍所有商铺却买不来适合她穿的,她平日穿的衣服无论棉衣单衣全是那种斜开口的大襟式样,始终沿袭着民国末期的穿衣习俗,此款式现今的裁缝不会做。没办法,我买来两种不同颜色的布料,交给婆婆手缝,她年轻时做得一手好针线活。没几天,她自己缝制的两件大襟衣服完工,穿在身上非常合适,看着她试穿新衣时流露出的喜悦笑脸,我深感欣慰!

婆婆过了一辈子苦日子非常节俭。过年时,她从箱子底取出一个手帕,慢慢打开,里边是一沓新嘎嘎的一元钞票,她说平日把我们寄给她的生活费没舍得花,用其中一些钱让亲戚帮忙给换成一元的零钱,专等过年时给孙子孙女发压岁钱。她边说边颤巍巍眯着眼专注的一张张数着给女儿的压岁钱,早已守候在一旁等着发压岁钱的女儿,等的不耐烦了,俏皮的一把从奶奶手里抽出整沓钱,高兴的嘎嘎笑着朝门外跑去,他一愣,想去追娃但小脚根本跑不成,着急的笑着对我和她儿子说你看你娃,我们被眼前这一老一小突发的一幕逗得开怀大笑,我又给她拿些钱,她执意不要,说平日寄给她的钱她都没花呢。

婆婆的胆量大过她外表矮小的身躯。在老家她一人生活在独门独院里,傍晚来临屋外漆黑一片,四周静悄悄,只有偶尔的狗叫声带来声息,她靠墙坐在炕上,身旁放着一碗炒熟的黄豆,抓到手里一些,低头瞧着手中多颗豆豆,慢悠悠用手来回拨拉着,挑拣出其中一颗放进嘴里细嚼,思绪肆意追忆着很早前的艰难生活及公公在世时的情景,岁数大了,不回忆都不行,由不得自己,渐渐的,困了,伸手拉灯睡下...

婆婆近八十岁那年,我们把她接到在西安新安置的家中,她年岁大了眼睛变得浑浊不清,耳朵也有点儿聋。她吃过饭后,坐靠在沙发上,大声哼唱着家乡戏秦腔,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部神情颇为满足自得,她对生活所持的乐观态度令在一旁静静观望她的我欣慰感动!由于居住的是高层楼房,她年岁大出门极为不便,时间久了便觉闷得慌,想念起萦绕心头的家乡,经常唠叨着要回去,只好将她送回老家生活,由女儿的姑姑和伯父照顾她,直至她八十多岁无疾而终。后来,在与女儿姑姑的一次见面中,她说婆婆去世前一阵阵的唤着我名。听此,泪水浸湿我的眼眶,心亦在流泪,哀叹岁月无情,感叹往昔不再,眼前涌现出多年前一家老小和睦融融一起生活的场景。现实生活赋予我们太多的快乐与不幸,将它们溶合在一起便变为珍贵,它永久封存着我的记忆,并伴我终生!

 

                                 (作者单位:一号球友会(中国))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