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家人的唠叨就伴随我一生。记忆中,对我唠叨最多的是母亲。喝水的时候,母亲唠叨:“慢点喝,别噎着”;睡觉的时候,母亲唠叨:“盖好被子,别着凉”;下雨天,母亲唠叨:“带上雨伞,别淋湿了”……
有了母亲的唠叨,家里不缺闹钟。“快起床了,都几点了,还不起床,上学迟到了”;有了母亲的唠叨,家里不缺营养师,“你看你吃的都是啥?这些有营养吗?净吃这些身体能好吗?”;有了母亲的唠叨,家里不缺新闻播报员,“最近村里你王叔的儿子结婚了,你李阿姨都抱上孙子了,你什么时候结婚啊”……那时的我很烦母亲的唠叨,恨不得远离被唠叨困扰的家。面对母亲的唠叨,好多次,我忍无可忍,就粗鲁地顶撞一句“听你唠叨,我就头痛!”,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躲避她的唠叨。
然而有一天,我再也听不到了母亲的唠叨了,我才明白母亲的唠叨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原来那种唠叨中藏着对我满满的爱。母亲的唠叨中寄托着对我的希望,对我的担忧,对我的祝福。这种唠叨像是一把伞,在风雨中为我遮风挡雨;这种如同一首歌,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
母亲走后,我逐渐懂得父亲对我的唠叨。每次回家,当父亲充满爱和希望的唠叨再次在我耳边回响起的时候,我都会耐心的把父亲的唠叨听完。每次离家时我总会提前收拾好东西,留出听父亲唠叨的时间。因为这时的我明白了这种唠叨是父亲对我爱的一种表达,只有让他把这些唠叨的话语说完,他才能够对身在异地的儿子放心。
婚后,生活中又多了妻子的唠叨,尽管这些唠叨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我却能安心接受,因为从啰嗦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从唠叨中感受别人所无法给予的那份特殊的爱。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唠叨,孩子不听话,就唠叨一阵,孩子调皮捣蛋,就唠叨去劝说,孩子做错了事,又唠叨去讲道理……。在父母看来,因为关心,因为有爱,因为要担负责任,似乎除了唠叨,没有别的好办法能走近孩子,更找不到一个能让孩子接受的方法,久而久之,我也就成了儿子心中“最烦”和“最坏”的“唠叨王”。
每个家庭过分的关心和爱护,其表现方式都会变成所谓的“唠叨”。也许唠叨是人的最大缺点,可作为一种传达心声、表现关爱的最好方式,家庭中却不能没有这件重要的东西,因为它是家中的一份爱、一份责任、一份温暖,一个幸福家庭的主要源泉。
(作者单位:铁运公司)
版权所有:球友会网页版(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